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县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0-01-17浏览:2232下载220次收藏

在全县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2010年1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全县生猪产业建设情况,推广以自然生态养殖为主的新型适用养殖技术,进一步推进全县生猪产业发展。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几处结合生猪养殖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示范点,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和借鉴。下面,我着重就推进生猪产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生猪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以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以实施百万头商品猪养殖基地县项目为突破口,以能人大户为重点,以推进规模养殖为核心,积极探索自然生态养殖与正大标准化养殖模式,生猪产业经受住了疫病威胁和市场疲软的严峻考验,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全县生猪存栏23万头,出栏22万头,肉类总产达到1.89万吨,新建自然生态养猪示范户30余户,生猪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养殖重点村35个。兴鑫、永红、新元等8个万头良种猪繁育养殖场基本建成,尤为可喜的是,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雨润集团计划在我县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基地,这必将有力地带动我县生猪产业迅猛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生猪产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任务欠账较大。生猪饲养量、出栏量仅占县政府下达任务的92%、73%,与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强村大户和龙头企业培育工作进展不够理想,部分已建成的老点养殖规模有所滑坡,新发展的大户和养殖企业生猪进栏不足,难以支撑生猪产业加快发展。三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外出或本地务工人员进一步增多,劳动力紧缺与加快产业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长期低位徘徊,养殖效益与农户的期望值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四是少数乡镇、少数干部对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有所下滑,支持、服务产业发展的力度有所减弱,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发展生猪产业已经具备以下几个有利条件:一是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我县自2003年将生猪作为主导产业以来,通过市场拉动、政策促动,生猪产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目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我县也建成为全市重要的生猪供应、储备基地,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百万头商品猪建设重点县。二是大户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全县已建成存栏母猪30头以上的良种繁育场(大户)46个,年繁育三元仔猪20余万头;联发、富康、秦龙等养殖企业在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等方面已探索、总结出大量成功经验。三是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日趋完善。近年来,中、省先后制定了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生产贷款、规模养殖等方面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的项目和资金将越来越多,覆盖面将越来越广。四是市场将逐步回暖。从目前国内畜牧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来看,猪肉消费需求仍然趋旺,生猪市场的供需仍然处在不平衡状态,这些都为我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  

    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生猪产业发展的认识,坚定生猪产业发展信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抓住当前各种有利机遇,切实解决生猪产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防疫体系、市场体系等方面建设,提高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努力实现我县生猪产业突破发展。  

    二、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养殖模式  

    当前,劳动力紧缺与养殖效益不高是影响我县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两大瓶颈制约,而我们已经探索出的自然生态和正大养殖模式正是破解这两大制约因素的有效手段。因此,下一步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规模养殖与农户适度养殖相结合,自然生态与正大养殖模式相结合,发展生猪养殖与建设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思路,结合土地流转工作,培育强村大户,推广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一)坚持将规模养殖与农户适度养殖相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县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