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产业发展先进事迹材料
立足实际谋发展 整乡推进谱新篇——****乡三大扶贫产业迅猛发展 **乡地处**“西大门”,距城区6公里,西与乐陵市接壤,315省道穿境而过。全乡辖49个行政村,6995户、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万,占全乡总人口的96%,耕地3.7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也是远近闻名的“枣菜之乡”。自今年被列为省重点扶持乡镇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扶贫办的支持、帮助下,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统一规划、产业开发”的指导方针,立足实际,扎实开展工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做好招商引资、培植壮大骨干民营企业的同时,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全乡工作的重点工作,全力做好红枣、蔬菜、旅游三篇文章。先后成立了邓姚坊红枣种销合作社和石高村蔬菜合作社,今年共发展优质金丝小枣1500亩,嫁接改良金丝枣树3000亩;新发展绿色大棚蔬菜基地900亩,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1300亩;开发建设了香海禅林、绿康红枣采摘园、东篱菜园三个旅游景点。目前,全乡“南加工、北种养、中旅游”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成为农民逐年增收的重要保证。2008年在全县各项经济指标考核中,林业生产、蔬菜生产、综合经济考核分别均比上半年上升了2个名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300多元。
一、转变思想,走产业扶贫之路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农民多以种植、养殖为主,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不高。如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乡经济发展的路子是摆在新一届乡党政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国家、省市扶贫开发文件,深入基层调查走访,了解实际情况,认识到当地农民虽有种植小枣和蔬菜的传统,但均为散户经营,不能形成集群效益,必须走产业扶贫之路,使小枣和蔬菜种植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产业,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另外,借全县创建旅游强县的大好时机,确立了“南加工、北种养、中旅游”的经济发展格局,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产业来抓。同时,全乡干部摆脱贫困的意识和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迅速统一了思想,“我们再也不能穷下去了,必须抓住被列为扶贫乡镇的机遇,乘势而上,向贫困宣战,打一场翻身仗。”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确定了把扶贫开发放在突出位置,以扶贫开发统揽全乡工作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统一规划,产业开发”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大胆实践,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为下一步的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瞄准目标,制订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
(一)制定08年扶贫项目方案
为了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当地老百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新一届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立足全乡实际,充分发挥枣园子、菜园子的优势,在反复进行市场预测、社会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乡优质金丝小枣种植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两项2008年扶贫项目方案。两个项目共覆盖9个重点贫困村,2965个贫困人口。计划发展优质金丝小枣1500亩,嫁接改良金丝枣树3000亩;新发展绿色大棚蔬菜基地900亩,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1300亩;配套建生产桥20座;整修生产路9千米。
(二)成立2008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为保证扶贫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扎实做好扶贫工作,我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2008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小组副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担任,办公室、财政所、林业站、农技站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面落实了乡、片、村三级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定期检查评比,严格奖惩
乡镇扶贫产业发展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2009-12-22 13:36:2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