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12-08浏览:2989下载279次收藏

xx乡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近日,我带领乡新农办全体同志在全乡范围内就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我乡共辖9个行政村,34个自然屯,总户数3972户,总人口15066人,有农户3876户,农业人口14763人。幅员面积73万亩,现有耕地9.92万亩,草原12.4万亩,全乡现有奶牛15626头,户均4头。几年来,全乡紧紧围绕“三县”建设目标,狠抓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在扩群增量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奶牛提质增效工作,提高科学化饲养水平,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日益巩固。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实现1.97亿元,同比增长8.9%;农业总产值实现1.76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38亿元,同比增长8.7%;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6015元,同比增长10.3%。   

(一)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通过上级部门的积极扶持,几年来,全乡共打自来水井18眼,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8%,硬化村屯道路及巷道60000延长米,全乡累计打抗旱大井96眼、小井1580眼,共有喷灌设备366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面普及,计算机也已走进普通农户,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全乡成立农家书屋9个,文化大院3个,秧歌队5个。  

(二)科技教育不断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我们利用“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民达6000人次以上,庭院经济、木耳、红干椒、花生、芝麻等特色作物种植成为培训的重点,培养了一批以葛玉章、马志坚为代表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使新型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通过“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使农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以《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08年,在全乡9个行政村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中,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级财务政务“两公开”,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我乡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虽历经几年的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部分还是粗放管理,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土地面积较少,除去种植饲草饲料的耕地,没有富余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林地、草原、芦苇等其它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仍无法形成产业优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全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但其运行机制、分配原则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农村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后续发展乏力。税费改革以后,乡村两级的基础财力锐减,财政“缺口”大,加之乡村两级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转移支付根本无法维持乡、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工作由于无资金政策扶持而进展缓慢,甚至没有进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走出去、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