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民族中学民族团结示范典型材料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09-11-15浏览:2052下载265次收藏

    xx县民族中学是云南省16所省定民族完中之一,是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也是xx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有38个教学班(高中30个,初中8个),在校学生250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15人,占学生总数的81.6%;有教职工172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大学本科学历141人,少数民族教职工118人;中共党员77人。建校十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狠抓队伍建设,突出质量意识,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出人才”的办学特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动边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抓特色办学,理清适合于各民族学生发展的办学思路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确立学校发展的方向。建校初,富宁民中立足边疆民族教育的实际,提出了管学治校的“四风一魂一理念”和“七个一”的办学思路。“四风一魂一理念”,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敬业、善导、严谨、创新”的教风;“诚信、明礼、勤奋、守纪”的学风;“低调、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作风;“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魂及“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七个一”办学思路,即“喊响一个口号”。就是喊响“做民中人,挑民中担,铸民中魂,树民中形象”的口号;突出一个特色。就是突出“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出人才”的特色,拧紧一根主弦。就是拧紧教学质量这根主弦,努力营造“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浓厚氛围;牢记一条道理。就是牢记“教研是教学第一生产力”这条道理,理直气壮地走科研强校之路;树立一种风尚。就是树立“师爱生如子,生敬师如父”的师生互重、教学相长的良好风尚;建设一个环境。就是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追求一种模式。就是加强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实施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几年来,正是在这一特色模式的管理指导下,学校步入了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二、发挥共同育人功能,激发各民族学生上进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心理相容、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合作的结果。它既是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也是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的心理基础。  

一是注重心理疏导。xx民中有85%以上学生来自农村,生活较为困难,入学时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加之风俗、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尽管他们抱有希望成功的心理倾向,但这种心理还较为脆弱,甚至容易产生辍学的念头。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十分重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作为开发智力的前提。该校坚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招聘心理专业教师担任此门课程,还相应成立了“心理指导室”,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学生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的实际,学校与县公安局联合建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增强了同学们法制观念,让学生懂得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但树立起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009年4月19日  晚我校高三年级涌现出了李汉清、吴大富、高顺科、陶明德、赵德金五位见义勇为的同学,他们这种匡扶正义、知荣弃辱的精神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发挥党员教师的德育辅导作用。学校坚持安排党员教师下班担任德育辅导员,要求德育辅导员要积极深入到班级课堂内外,了解各学科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生开展民主对话,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同时,认真做好潜质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促进良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民族中学民族团结示范典型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