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09-11-13浏览:2488下载238次收藏

在全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我们集中用半天时间召开这个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目的就是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一步寻找差距,激发干劲,不断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刚才,四个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一些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总结推广。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形成共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总体来说,各级各部门自年初以来,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上下衔接、相互配套的工作机制,落实了领导责任,配备了较强的工作队伍,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措施得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各县(区)统筹兼顾,在做好"三农"工作的同时,集中精力狠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市、县(区)直帮扶单位出钱、出力、出物,积极参与筹划,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仅今年上半年市、县(区)直帮扶单位筹集了556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级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综合协调、督办落实、上传下达、信息反馈等工作职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市上下加大各种惠农、支农、扶农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短期内对各项政策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鼓舞了干劲,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形成了全民共建的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仅用于12个新农村市级试点建设资金达到7758.6万元,其中农民自筹3155.8万元,占40%,社会捐助3228.7万元,占42%,投入之大和来源之广前所未有。各县(区)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动员广大农民出钱、出工、出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的原则,突出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五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几年来,试点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村屯的的水网、电网、路网与城镇开始对接相连,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呈现萌动状态。今年上半年12个市级试点村屯完成新建房屋242户,旧房改造149户,建成沼气池141座,完成道路硬化8815米,修建水利渠道2068米,自来水入户共1248户,农村医疗参合6340人,参合率超过90%;完成绿化面积6520平方米,建成9个体育场、7个文化室、7个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积极探索了符合**发展的新机制。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创出了许多新亮点、新机制、新路子,进一步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一是推广农村社区化建设新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是我市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推广田东县中平村社区化建设模式,配套市场、文体、卫生等社区化设施,充分发挥试点村屯的社区化服务中心功能。今年以来右江区华润希望小镇、田阳县东内屯、隆林县常么屯等试点正按照社区化服务模式建设完善。二是充分发挥金融信贷支持作用。如田阳县在那生屯建设中,通过协调信用社给新农村建设农户提供建房优惠贷款,县里3-5年内给予贴息补助,带动全屯700多万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缺乏资金的问题。三是推行养殖集中小区配套沼气池建设,既节约了土地,又美化了环境,改变了人畜混居的落后状况。如凌云县陇堆屯养猪小区全部用钢筋水泥修建,户户建有2-3层的"猪洋楼"。四是推行"农事村办"。90%以上的试点村屯设立"农事村办"服务机构,构建农村服务网络,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五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扩大水果、蔬菜种植规模和集约化经营,2008年芒果面积扩大到6040亩,香蕉16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468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六是推进产业合作化进程。几年来各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了一批专业村、核心屯、专业大户,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田东县中平村通过无公害协会带动大力发展香葱产业,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就达2000元;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成立了福爽专业香蕉合作社,香蕉发展到1600亩,香蕉单项人均纯收入2008年同比增收300元。七是在全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几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不断精心打造,涌现出了田阳县那生屯、田东县中平村、右江区濑浩屯等在区内外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一条"田东县中平村-田阳县那生屯-右江区濑浩屯、下平屯-凌云县陇堆屯-乐业县火卖屯"的新农村建设精品线路,去年共吸引了区内外307批、9042人次前来参观考察学习,今年上半年也有梧州、河池等多个兄弟市党政考察团前来参观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尽管前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被动,进展缓慢,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的村屯低标准、低水平建设,并满足于现状,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工作推进不平衡。首先是各县(区)进度不平衡,目前建设进度较快的有右江区华润希望小镇、田阳县东内屯、凌云县那巴屯、西林县平碰屯等试点村屯等,个别试点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无动于衷;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平衡。新建房屋、旧房改造、道路硬化等设施建设较快,但水利渠道、养殖小区建设等生产设施建设相对较慢。三是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大部分试点已明确扶持发展1-2个重点产业,并编制了产业规划,但规划大都比较简单,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过于偏重种植业,而忽视养殖等产业规划。大部分试点虽然都成立了产业协会,但有些还没有真正发挥带动增收作用。四是规划仍然滞后。12个市级试点中仅有5个完成总体规划,4个正在编制,还有3个还没有进行规划设计。受到技术、人手、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面上的村屯进行规划的比例更少。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上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形成这一良好的局面,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代表了群众的意愿,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普遍欢迎,形成了上下齐抓共建,群众自觉参与的工作格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推进步伐还不够快,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还相差甚远,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