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人才培养项目可行性报告
基本情况
1 学院基本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200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学院占地2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8.4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00余万元,图书馆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112万册,中外期刊1500多种,建有46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和128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381余人。
学院设有软件学院、珠宝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械与电子系、基础课部等二院六系一部,开设38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其中,玩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管理与实务、装潢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有2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6个市级示范性专业。目前,学院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市级精品课程。拥有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35%以上,青年教师中5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71.5%。近几年学院教师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各类教材83部,18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学院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强化质量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2003年以来,共有15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是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国玩具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学校,**市模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已先后成立了23个职业技能鉴定站、考试中心或培训点,开展了34个工种(模块)的鉴定或培训。
学院围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自2001年广东省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4年、2005年更是连续两年位居全省所有本专科院校第一位,2006年又以99.63%的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名“工程网络技术”专业,创办于2002年,已培养三届毕业生,共42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99.3%。现有在校生253人,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研究生7名,双师型教师9名。拥有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布线、网络测试、服务器、软件开发6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和5个校外实训基地。2004年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被评为**市示范性专业和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是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六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专业。
专业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从2002级教学计划开始,就将国家人事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专业核心课程都引进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训练项目,如“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工程”引进了“rcna网络工程师”和“linux网络管理员”认证,“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引进了“vcom布线工程师”和“cctt布线链路测试工程师”认证,建立了劳动部计算机高新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广东省linux公共技术服务支持中心番职院培训中心、“锐捷网络工程师”培训认证基地、“vcom布线工程师”培训认证基地和“cctt网络测试工程师”培训认证基地。2005届毕业生获证率为93.02%,2006届毕业生获证率为94.2%。
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1 项目建设目标
在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围绕**市及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贯彻先进性、真实性、职业性、共享性的建设原则,基地集教学、科研、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建成国内一流的开放型、共享型、示范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在全省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成为区域内“建网、管网、用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网络技术推广基地。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及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电信、广电、政府专网、计算机局域网四大基础信息网络遍布城乡各地,信息技术应用在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据调查统计,62.3%的企业建立了局域网,52.6%的企业实现了内外网连接,66%的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半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贸业务和运用erp系统。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十分迅速,基本实现“校校通”,建立了一大批计算机应用系统。在财政、金融、海关、税务、物流等经贸领域和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智能化社区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已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与运作。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众信息消费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快速发展都表明了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广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经济发展必须把信息化建设列入优先、带动全局的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出要突出发展软件、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产业。信息化发展建设将重点实施信息化基础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社区信息化工程等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及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区域发达的信息产业和方兴未艾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状态。调查表明,当前,**及珠三角地区it行业信息技术人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不仅缺少高级信息技术人才,更缺乏大量“适用对路”、具有较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006年,**最热招聘职位排行榜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行业位居第二,占总职位数的14.0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培养“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三个层面的网络技术高技能人才。
3 基础条件
(1)人员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4名,其中专任教师11名,企业兼职教师3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7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骨干教师都拥有一种以上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带头人在省内外高职计算机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4年,教学团队承担**市、学院教改课题5项,承担**市、**区以及企业科技重点攻关项目5项,发表专业学术与教学研究论文30多篇,开发编写专业教材12部,其中主编专业教材9部,承担精品课程建设5项。
学院非常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由学院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软件学院、设备科、财务科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2)资金投入
学校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加大了对专业的投入力度,2002年以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350多万元建设网络实训基地。除日常的实训经费外,还有学校下拨的专业建设经费和**市教育局和**区政府的专项拨款。2004年以来学校每年下拨10万元专业建设经费,2006年**市教育局下拨42万元专项拨款,**区政府下拨40万元专项拨款,这些经费有力保证了设备补充、教学活动、师资培训教育和学术活动的开展,保障了专业可持续发展。
(3)实训基地情况
在高职院校中较早建成网络技术综合性实训室,实训室建设采取与it企业共建模式,以体现职业场景特色与工作氛围,突出“技术与工程中心”的功能。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构建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服务器技术、综合布线、软件技术开发等5个实训室,配套建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设维修、嵌入式技术应用、计算机工程应用科研工作室等5个实训室。以该中心为平台,完成了多项网络工程、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学生科技创新任务。已建立了星网锐捷网络科技公司、**唯康通信技术公司、广东linux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
(4)建设成果
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围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被评为2005年广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教改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改创新与实践”分获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教材建设成效显著,三年来编写出版12本专业教材,2本教材立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承担**市教育局和**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项,获科研经费72.5万元,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30多篇;专业办学模式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03年以来吸引了省内外100多所院校专程前来考察交流,专业老师多次受邀在全国高职高专教学研讨会和网络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和专题报告。
4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本着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原则,经过三轮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开设,将课程分为四个知识与技能模块,支持四个核心能力,为网络管理、网络工程和网络编程三类岗位群服务。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和it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课程体系和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与整合主要依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教师市场调研分析和学生反馈意见来进行。
(2)教学内容改革
网络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更新换代快,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教学内容紧贴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应用需求。1)业界的技术专家来校讲课。三年来,先后有fluke公司尹岗先生来校讲授网络测试;锐捷网络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陈国镇、郑玉锋、岳大安来校讲授网络技术;唯康通信公司的陈兵、陈海、余增科、黄盛安来校指导综合布线;香港即时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首席linux技术专家高衡续博士作“linux技术与发展”报告等。2)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教材。由我校主编的“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构建技术”专业教材,邀请了锐捷网络的工程师安淑梅、唯康通信的陈海及巴陵石化公司的网络管理专家童小兵共同编写,从教材上就直接反映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和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3)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活动相结合。“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工程”课程中有网络方案设计的内容,2004年和2005年锐捷网络公司举办了“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任课老师精心组织,将教学内容与设计大赛相结合,组织了2002级和2003级学生参加了比赛,在全国许多本科院校专业教师参赛的情况下,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学内容与业界技术活动紧密结合,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性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针对三个就业岗位群,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课程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拥有过硬的专业“一技之长”。通过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学习社团的活动实现个性培养,成立星辉网络工作室、计算机协会、软件协会、蓝光数码科研室等专业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目标和明确就业方向,巩固和发展自身专业特长。通过上面几种途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方式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
职业学院人才培养项目可行性报告
本文2009-10-31 12:43:00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965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