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劳动保障局长履职述职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我述职,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也体现了对我本人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直接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改进工作的难得机会。
下面,我对自己任本职以来,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恳请市人大常委会评议。
一、加强调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
我曾在2003年6月被任命为市劳动保障局局长,在2007年1月再被任命为市劳动保障局长。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局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和全局干部职工的支持下,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尽职尽责,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形势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市委市政府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同时,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在我市尽快实现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并确定了在2008年我市被征地农民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建立我市农村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二是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处来劳动力的不断涌入,增加了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三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使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调整的难度加大。四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监察执法力度比较薄弱。面对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从宣布任命那天起,我就深感责任重大,自己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几年,要胜任劳动保障局长这个职务,确实困难多、压力大。但是,我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的关心和指导,有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努力,有前一个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奠定的坚实基础。只要自己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理清工作思路,是完全可以开创新局面的。为此,我根据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抓业务学习和调查研究。一是认真学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二是组织劳动保障业务知识讲座,由业务科室领导给全局干部职工讲授劳动保障业务知识,我带头参加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和全局干部的政策和业务水平。三是虚心向班子成员和熟识业务的同志请教,听取他们对开展各项工作的建议。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经常带领局一班人深入到镇、街企业了解情况,共同分析面临的问题,研究应对措施。经过学习和调查研究,使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职责和任务,面临的突出问题等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在我的提议下,经过局班子的反复研究讨论,制定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明确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为目标,完善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灵敏高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开拓创新,依法行政,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劳动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广大劳动者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基本的社会保障。
两年来,我一直都比较重视业务知识学习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全局性的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到情况明、思路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两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得到不断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是符合我市实际的。
二、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稳步推进劳动保障事业上新台阶。
200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带领局领导一班人,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贯彻落实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政策措施,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市场就业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针对劳动关系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的情况,我们依法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加强领导,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培训工作。为使《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在我市顺利实施,我比较注意抓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实施后的各项应对措施。一是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工作小组,组长由我亲自担任,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积极带领局领导干部参加省、广州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深刻领会劳动合同法的条文和重要意义。三是认真组织全市企业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活动。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我们在全市举办了15期劳动合同法培训学习班,参加培训人员3000多人,派发宣传资料近万份。由于我们注意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工作,因而使劳动合同法在我市得到比较顺利的贯彻落实,到目前止,尽管我市经济形势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全市企业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和规模性停产倒闭裁人减员的现象。保持我市良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
2、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同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条款,提高劳动合同质量,使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更加健全,从源头上规范了劳动关系。到2008年底,全市办理集体合同198家,17408人。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比2007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
3、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力度,建立和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根据国家的要求,我们与市总工会、个协成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各镇、街、工业园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处理拖欠工资、打击违法用工等问题,同时对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进行指导协调,对具有重大影响的群众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目前,我们在全市5镇3街、工业园区建立了10个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13个协调小组,在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争议调解小组。通过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办案机制和办案程序,使办案率和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2007年以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859宗,为劳动者追回欠薪、社保金、经济补偿金等标的金额2794万元,对处理这些案件,当年办结率保持在97%以上,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大力实施就业工程,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1、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协调和指导责任单位共同抓好就业工作。一是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就业招聘会制度,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7年以来,我们在全市举办了82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二是开展就业援助行动,着重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办理登记零就业家庭10户,1人以上就业10户,就业率100%,有351名下岗失业“4050”人员实现了就业。三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至2008年全市在各镇、街建立村(居)劳动保障工作站260个,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2个,登记录用备案68364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累计1284个,办理农村劳动力就业手册9153人,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进行求职登记、服务提供了便利。
2、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针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能缺乏以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根据农民的不同愿望,及时了解岗位、技能等市场需求信息,因人施教,开展多层次、多功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培训,让农民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就业本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提高就业率。
两年来,我们通过认真抓好就业培训工作,使我市的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2007-2008年全市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4034人,就业率保持7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0749人,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类中、初级职业技能培训20766人。免费为398名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输送了400名农村特困家庭子女
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我述职,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也体现了对我本人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直接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改进工作的难得机会。
下面,我对自己任本职以来,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恳请市人大常委会评议。
一、加强调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
我曾在2003年6月被任命为市劳动保障局局长,在2007年1月再被任命为市劳动保障局长。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局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和全局干部职工的支持下,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尽职尽责,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形势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市委市政府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同时,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在我市尽快实现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并确定了在2008年我市被征地农民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建立我市农村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二是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处来劳动力的不断涌入,增加了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三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使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调整的难度加大。四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监察执法力度比较薄弱。面对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从宣布任命那天起,我就深感责任重大,自己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几年,要胜任劳动保障局长这个职务,确实困难多、压力大。但是,我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的关心和指导,有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努力,有前一个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奠定的坚实基础。只要自己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理清工作思路,是完全可以开创新局面的。为此,我根据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抓业务学习和调查研究。一是认真学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二是组织劳动保障业务知识讲座,由业务科室领导给全局干部职工讲授劳动保障业务知识,我带头参加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和全局干部的政策和业务水平。三是虚心向班子成员和熟识业务的同志请教,听取他们对开展各项工作的建议。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经常带领局一班人深入到镇、街企业了解情况,共同分析面临的问题,研究应对措施。经过学习和调查研究,使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职责和任务,面临的突出问题等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在我的提议下,经过局班子的反复研究讨论,制定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明确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为目标,完善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灵敏高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开拓创新,依法行政,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劳动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广大劳动者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基本的社会保障。
两年来,我一直都比较重视业务知识学习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全局性的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到情况明、思路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两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得到不断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是符合我市实际的。
二、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稳步推进劳动保障事业上新台阶。
200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带领局领导一班人,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贯彻落实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政策措施,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市场就业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针对劳动关系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的情况,我们依法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加强领导,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培训工作。为使《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在我市顺利实施,我比较注意抓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实施后的各项应对措施。一是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工作小组,组长由我亲自担任,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积极带领局领导干部参加省、广州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深刻领会劳动合同法的条文和重要意义。三是认真组织全市企业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活动。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我们在全市举办了15期劳动合同法培训学习班,参加培训人员3000多人,派发宣传资料近万份。由于我们注意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工作,因而使劳动合同法在我市得到比较顺利的贯彻落实,到目前止,尽管我市经济形势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全市企业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和规模性停产倒闭裁人减员的现象。保持我市良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
2、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同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条款,提高劳动合同质量,使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更加健全,从源头上规范了劳动关系。到2008年底,全市办理集体合同198家,17408人。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比2007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
3、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力度,建立和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根据国家的要求,我们与市总工会、个协成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各镇、街、工业园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处理拖欠工资、打击违法用工等问题,同时对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进行指导协调,对具有重大影响的群众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目前,我们在全市5镇3街、工业园区建立了10个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13个协调小组,在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争议调解小组。通过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办案机制和办案程序,使办案率和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2007年以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859宗,为劳动者追回欠薪、社保金、经济补偿金等标的金额2794万元,对处理这些案件,当年办结率保持在97%以上,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大力实施就业工程,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1、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协调和指导责任单位共同抓好就业工作。一是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就业招聘会制度,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7年以来,我们在全市举办了82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二是开展就业援助行动,着重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办理登记零就业家庭10户,1人以上就业10户,就业率100%,有351名下岗失业“4050”人员实现了就业。三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至2008年全市在各镇、街建立村(居)劳动保障工作站260个,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2个,登记录用备案68364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累计1284个,办理农村劳动力就业手册9153人,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进行求职登记、服务提供了便利。
2、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针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能缺乏以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根据农民的不同愿望,及时了解岗位、技能等市场需求信息,因人施教,开展多层次、多功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培训,让农民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就业本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提高就业率。
两年来,我们通过认真抓好就业培训工作,使我市的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2007-2008年全市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4034人,就业率保持7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0749人,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类中、初级职业技能培训20766人。免费为398名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输送了400名农村特困家庭子女
2009年劳动保障局长履职述职报告
点击下载
本文2009-10-18 19:03:48发表“述职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894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