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教材启动实施方案
国内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与贵州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 何谓生态?何谓生态文明? 西南大学园艺园 林学院 教授李名扬的理解是:“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规律。”重庆市风景园 林学会 教授级高工向培伦回顾、总结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后说:在靠狩猎为生的阶段,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很小;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主要通过驯化野生动植物为生,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小;在工业时期,人类制造的物质财富太多,对自然的破坏很大,危及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将对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进行反思,会更充分关注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半叶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据统计,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不仅消耗着世界7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资源,而且还利用其在资源消耗方面的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实行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从而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的破坏。
我国的生态形势也十分严峻。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如人均矿物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建立全民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最关键的观点,是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双方,是和谐相处的统一体。第一,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之子。由自然孕育、哺育了人类,使人类得以产生和发展。第二,发展使人类变得不断强大,强大又使人类自我意识膨胀,使自然之子自以为是自然的主人,向自然索取没有限制,破坏生态平衡没有限制,因而引发生态恶化。第三,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人类不仅要利用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自然、开发自然,更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既要考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其它物种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和自然要协调发展。第四,建立全新的生态文明观念,不仅科学家要高度重视,而且政治家、企业家及全体公民都要高度重视,站在自然之子的角度,人类应当约束自己,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人是自然物,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建立法律和伦理保障。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文明进步的程度,其作用在于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类的不文明行为,惩罚破坏文明的行为。从我国的情况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并实施二十多年,已有一定的立法、执法实践。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同时,要尽快补充修订《环境保护法》,明确界定环境产权,并建立独立的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专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门环境资源管理机构,克服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上,随着《京都议定书》有效期限的终止,要积极推进接续公约的达成与签订。与此同时,积极建立生态伦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是自然之子,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受惠于自然,必须向自然反哺。要建立一种普遍的道德自律,就是从每一个人做起,阻止自然进一步恶化的脚步,国际上发达国家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国内排污大户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必须将环境污染和向自然索取限定在科学容忍的范围内,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对自然实行补偿,每个人都要为保护自然做出贡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自然的优化发展。
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发展模式,通过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的生产方式。而资源供给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和自然承载能力却是有限的,若不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将会激化,生态危机将会加剧。因此,生产方式必须向“原料和能源低投入、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使原材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消费方式。所谓生态消费,又称生态文明消费或绿色文明消费,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的适度的、绿色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消费。积极倡导消费者的循环再利用,引领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强调每个人对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从小事做起,比如积极清除白色污染,外出旅游主动收集垃圾,不穿皮毛衣服,不吃野生动物。还要建立开发环境的补偿机制,谁破坏,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这样坚持下去,环境就会一天天优化起来。
贵州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1)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顺应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发展观念、路径、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贵阳发挥比较优势的理性选择。生态优势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市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将使贵阳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新的发展路径。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使贵阳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旅游,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5年奋斗目标。到2012年,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稳定在95%左右;文化特色逐步彰显;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民生显著改善;政府进一步廉洁高效。
(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建立由基础设施指标、生态产业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民生改善指标、文化指标、政府责任指标等构成的,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4)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造福城乡居民;坚持创新机制,建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利益机制和考评体系;坚持党政推动、全民参与,形成强大合力。
二、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做好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5)编制生态文明城市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专项规划,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通过绿地、湿地、公园、森林、湖泊等将各片区有机连接,彰显“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特色。2008年,编制完成《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2009年编制完成《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科学合理划定城市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明确各生态区功能定位及六区、一市、三县和金阳新区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6)切实强化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充分发挥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坚持依规办事,严格按程序决策,依规划建设;坚持尊重科学,严格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制和审查规划;坚持维护公权,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功能
(7)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畅通工程”,2009年建成环城高速公路、北京西路、花溪二道和贵金线,力争把一环路建成无信号灯控制的城市快速通道;2011年建成二环路;2012年前建成城区以“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为主骨架的道路路网系统。加快建设贵广快速铁路金阳新客站建设、贵阳铁路枢纽。积极配合厦蓉高速公路贵阳段、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力争2008年启动城市轻轨试验段建设。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基本解决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
(9)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改造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普及率和供水质量。加强煤气源点、储配站和管网建设,提高供气质量。2012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综合管网入地。
(10)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推进通讯网、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第二代互联网。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发展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推动城市数字化。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八大生态产业
(11)把旅游文化业发展成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重要支柱产业。整合宣传、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推介“中国避暑之都”品牌,将“贵阳避暑季”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产品,打造青岩古镇等精品旅游景点,开发温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把贵阳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旅游目的地。承办好中国舞蹈“荷花奖”,创作一台面向旅游市场的民族歌舞、一部反映“老干妈”创业故事的电视剧。建成“多彩贵州城”。壮大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和贵阳广电网络公司。加快动漫产业发展。
(12)实现现代物流业突破性发展。重点建设二戈寨、金阳、扎佐等物流园区,2008年修改完成园区发展规划,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3)加快发展金融业和会展业。组建贵阳农村合作银行。力争2010年贵阳银行上市。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入驻贵阳。建设中央商务区。建成贵阳会展中心。
(14)着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2012年前完成核心区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以上。
(15)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规划建设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产业带,2010年前完成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基本形成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
(16)发展壮大现代中药和特色食品产业。推动制药企业整合,培育2-3家竞争力强的现代制药企业集团。支持贵阳卷烟厂异地搬迁改造。支持以“老干妈”为代表的特色食品企业发展。
(17)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提升资源性产业。支持开阳、息烽磷及磷化工,清镇煤及煤化工,白云铝及铝加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坚决关停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促进节能减排。
(18)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城郊特色农业、都市特色农业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畜牧、花卉等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环保教育教材启动实施方案
本文2009-10-04 08:41:56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