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热”中的“冷”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30浏览:2396下载278次收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重大原则,不仅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而且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加强农村改革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强调了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意义。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机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大幅增加补贴资金,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要求,又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需要。在补贴资金规模急剧增加,全社会热烈响应,购置补贴工作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空前盛世之际,我们是否也应该冷静下来,从不同的角度,理智观察、思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如何做到更好呢?这既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责任与期待。
    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绝决不是政府“出钱”,农民买“机”这样简单的事。事实上,农机购置补贴是落实中央“三农”战略的支农惠农政策,其政策的重点,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为,农业是特殊产业,它受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等诸多条件限制,始终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另一方面,农业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惟其如此,全球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给予农业以极大的支持。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志,它可以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有效供给水平。其次农机购置补贴政是引导现代农业发展。单纯就现代农业标志的农业机械化而言,农民对于购买和使用农机,往往是从直观的和眼前的利益来进行价值判断,缺乏宏观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如果我们片面强调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的后果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结构性失衡,与目标背道而驰。与此同时,由于,发展农机化本质上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客观需求,发展农机化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必须基于需求,满足需要,而不能够为了机械化而机械化,为了补贴而补贴,必须尊重和增强市场意识,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意识,从思想上、制度建设上、政策落实机制上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自主权,绝不能够再重蹈“8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覆辙,形成新的“大跃进”。基于以上三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必须系统研究、设置政策目标、政策路径、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基点仍然是市场是基础,充分调动农民购买和经营农机的积极性;政府调节、引导辅助、强化服务理念,走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中,如何实现短期速度与持续发展的平衡
    2004年中央财政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以来,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0亿元,5年增加了近60倍。2009年更是达到创记录的130亿元,比去年同期又增加3倍以上。国家的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2004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9.7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36亿多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185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20万台(套),直接受益农户达114万户。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kw,比上年增长4.7%,比2003年增长2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87.3万台,比上年增长11.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98万台,同比年增长12.8%;联合收割机达62.1万台,同比年增长9.3%。农业机械的快速增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2007年全国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达到3650万个,比2003年增长19%;全年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到3060亿元,同比增长8.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拉动了农村对农业机械的生产性消费,刺激了农机工业的发展。2007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25%,产销率达98%以上。如此大规模,爆发性增长前所未有。我们在充分肯定其成就的同时,是否会产生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在政府“强心剂”作用下,形成提前透支市场需求、“寅吃卯粮”的忧思呢?!如果任凭在人为的外力作用下,农业机械未来的需求提前释放,市场会现 “浮躁”、“井喷”现象;如果让农机市场对政府补贴形成依赖性,成为“补贴市场”,而不是市场经济的供需交易市场,这样的“发展”是否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再假如违背市场规律、违反市场规则造成后遗症,形成历史包袱,那么这样“折腾”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农业机械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的农业机械生产量、销售量和市场总保有量均居世界前列。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背景下,国家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了农村,放在农业的现代化上,实施农机购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热”中的“冷”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