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看待课堂中“散乱”的活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27浏览:2316下载180次收藏
  自从进入了课改以来,语文的课堂的确比过去活跃了很多,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多了,使用多媒体的多了,让学生表演,画画,游戏的多了,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的多了......
   华丽的外表总能眼感许多实质的缺陷,这样的教育改革固然不错,然而,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失度失衡的现象.记得以前看过一位老师上<<乌鸦喝水>>,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多媒体小故事,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就是演示"乌鸦"是怎么叼石子,瓶子里的水是怎么慢慢升上来的,再让小朋友练习表演,最后又分组讨论:你还能帮乌鸦想出一些喝到水的方法吗?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附和,那这堂课算是成功的,学生又是看多媒体,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热热闹闹的.然而我却认为,这种课活是活了,却上得飘了,一堂课下来,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到十分钟,又没有安排写字,把语文的本题给丢失了,因此,有人评价这样的课是哦“散乱的活跃"
    那么,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散乱的感觉呢?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不考虑语文学习的特点,是造成"散乱的活跃"的重要原因.
    在语文课堂上,要分清何为主,何为次;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活跃失去了目的,为活跃而活跃,当然会给人散乱的感觉了.如前面我说的那堂课,多媒体展示,表演等成了主体,所有该让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活动,全被多媒体越趄代庖了,这就是本末倒置,散乱不足为怪.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看待课堂中“散乱”的活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