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生档案工作思考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25浏览:2053下载245次收藏
民生档案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积极响应,但纵观各地的民生档案工作实际,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民生档案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必须从理论角度对民生档案进行阐释,包括对民生档案的定义、价值体现等方面的讨论,以便对民生档案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民生档案的定义
      民生档案是档案一词派生而来,作为限制词,民生的含义大体上指民众的生存、生计、生命,宽泛且较模糊,因此对民生档案的界定,社会各界,尤其是档案界对民生档案的定义有多种理解,国家档案局从档案范围的角度将民生档案界定为各行业和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种类,并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
      民生档案在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关于民生的档案,这是对民生档案内容层面的解读,是对民生档案概念的感性认识。但民生概念的模糊性使这个概念难以表现民生档案的真正内涵。从民生档案的形成背景看,民生档案是档案界顺应国家服务民生的理念而提出的,其核心是要求档案、档案工作要以服务民生为指导思想。确切的说,民生档案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它提出的目的不是为了从档案实体的角度分类档案,它的形成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那样有具体所指的档案类型,而是从一种档案工作理念角度来解读。从效用的角度看,将民生档案定义为档案社会价值的顺延。民生档案核心是服务民生,其服务民生的基点在于其社会价值,在于其对民生问题的解决辅助。民生档案的特点首先必须是可以用来解决社会、个人的民生问题;其次是民生档案的界定必须是柔性的,以民生问题为轴心的动态的变换。因为民生档案的实质是一种档案服务理念,它的实现必须依附民生这个主体,而民生的具体形式是动态的,决定了民生档案的柔性特点。因此,民生档案的真正涵义为:档案馆(室)保存的是具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显在或潜在价值的档案。
      二、民生档案的价值体现
      引入鉴定理论实现民生档案价值由潜在转向显在。档案鉴定工作是文件能否归档和长期归档的关键工作。从民生档案涉及的主体看,包括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档案利用者三个方面。只有利用者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档案有参考价值,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或用作文化研究。民生问题的广泛性使档案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的鉴定难以客观、准确的判断民生档案的价值及保管期限,利用者的参与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种鉴定方式的直接优势是促进了民生档案价值由潜在走向显在,不断挖掘档案中的民生内容,完善民生档案体系。
   &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民生档案工作思考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