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管理处成立50周年征文
华章半世纪 辉煌五十春
绵延起伏的大别山,峰峦叠嶂跨三省;逶迤东去的淮河水,流经千里入楚江。山川巍峨,见证了新中国治淮史上的巨大辉煌;水韵律动,谱写着响**水库半个世纪的华彩乐章、记载着五十春秋建设管理的历程......
第一章 治淮号角
林海苍茫的大别山北麓,有一块赤色光芒闪耀的红土地——六安。这里,曾燃起华夏上古文明的圣火——皋陶文化;这里,曾流颂着孙叔敖、黥布、文翁、周瑜等文臣武将的传奇;这里,曾走出过洪学智等108位共和国居功至伟的开国将军;这里,更有着深藏大别山的明珠——新中国治淮伟业中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响**水库。
穿城而过的淠河水,千万年来,滋润着皖西大地,孕育了皖西文明;也正是这淠河之水,在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据史料记载:淠河泛滥频频,水灾极为严重。涝时“山水横溢,南北合流,上下百里,悉为泽国”;旱时则“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担水千文,斗米千串”。深受水患的皖西人,将治水的梦,代代传承,直至1950年的7月。当一份淠水再次泛滥、淮河成灾的灾情电报传到毛泽东的手中时,这位开国的领袖再也无法听凭肆虐的洪魔涂炭苍生,于是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就此吹响了治理淮河的嘹亮号角,拉开了治理淠河的序幕。
第二章 创业壮歌
1956年6月,15000余名治淮大军,来到了西淠河上游,响**水库建设工程破土动工。
云集四方的建设者们,怀着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曾经的幽谷荒滩,车水马龙,热闹喧天。两年的艰辛无须多说,700多个日夜的汗水无法细数。在物资匮乏紧缺的年代,那些伟大的建设者们,如同盘古开天辟地、共工平山填土,以不屈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唱响了震彻山峦的壮歌,终于,在群山环抱之中,建起了巍峨耸立的水库大坝。
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新中国第一座“等半径同圆心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高87.5米,坝顶弧长367.5米,坝顶宽5米,登高俯瞰,宛若一柄巨大的神弓,架在两山之间,弩张待发,随时准备射落洪魔猛兽;又好似一把犀利的宝剑,斩断作恶蛟龙的脊背,化患为利,造福苍生。
五十年来,响**水库共拦蓄15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115次,削减洪峰均在75%以上,确保了淮河两岸数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69年7月14日一次拦蓄洪量8.76亿立方米,洪峰高达10200立方米/每秒,为水库历史上最大一次洪峰流量;1991年汛期,水库共拦蓄洪水11亿立方米,为淮河错峰蓄洪10.85亿立方米,占淮河洪峰总量的三分之一;2003年大水期间,为淮干蓄洪5.76亿立方米,错峰3.7亿立方米;2005年,台风“泰利”来袭,错峰蓄洪5.1亿立方米。
五十年来,响**水库为下游无偿提供灌溉用水500多亿立方米,年均灌溉效益超过1亿元,累计为灌区人民增产粮食达100亿公斤以上。
五十年来,响**水库年均为下游六安和合肥等城市供水2亿立方米。特别是1978年大旱,淮河流域严重缺水,水库采用虹吸方法向淠史杭灌区以及合肥、六安等中心城
水库管理处成立50周年征文
本文2009-09-25 11:34:06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699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