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者迎国庆60周年征文
从交公粮说起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清晰地记得,每年6月,蚕豆熟了,麦子也登场了,生产队就组织人力轰轰烈烈去上征购了,把农业税称为“公粮”。
那时的上征购,队长特别认真。首先要将粮食晾干无杂质,等验收后,颗粒饱满的蚕豆、麦子才可以装包上秤。为国家交粮,各生产队上交的一般都是上等的好麦子。交公粮要跑近十里的路,去交公粮的大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尽管都是流汗出力的苦差使,但人们还是乐意去做,因为那时难得去一次镇上“兜兜风”。我的记忆中,那时粮食格外短缺,父母辛苦一年,还挣不齐一家人的口粮。我高中寄宿吃的是纯麦饭,至于白米、面粉,只有偶尔招待客人时才能跟着吃一顿。
1983年,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队把88亩土地划分到各家各户,农业税由此而一家一户向粮库送粮。农民们在农作物收获后,自觉地把粮食晒干选净,有的用自行车,有的用小推车,还有的用肩挑。全家出动,把粮食送到粮站,然后就在漫长的时光中等待验收。特别是包产到户后的第一年上征购,各家各户为不影响农活,都集中在早晨和中午时间到集镇上交纳爱国公粮。那时的粮站里,热浪喧天,人声鼎沸,粮站人员很吃香,公粮交不完,“议价粮”就不收,农民就没有钱花。记得有一次去交蚕豆公粮,一大早把几百斤粮食送到粮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挨到我家上秤,那个管理员等我解开粮袋口时随手抓了几粒蚕豆,用钢丝钳一夹,声音不脆,我和父亲眼巴巴地直颤抖,“金口”一开:“回去再翻晒翻晒。”我和父亲自感已经蛮干松了,无奈之下,只好又拉回去。
那些年,除了以粮食顶替农业税,还有这提留、那摊派,农民细算过一笔账,种一亩地除掉各种费用,最多有一二百元的收入,辛辛苦苦一年,只落下自家的一点口粮。父亲常说,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再怎么困难,皇粮不能不交,乡亲们也都这样认为。
一家一户的农业税征收,从核实任务落实
财政工作者迎国庆60周年征文
本文2009-09-25 09:27:08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696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