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9-22浏览:2998下载163次收藏

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弘扬道德新风,教育农民群众保持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住房、婚丧、交通工具、高档消费品等大的生活支出方面,在穿衣吃饭、居家过日子中,重实用,戒虚荣,不攀比,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节俭观意识。2008年9月9日至17日,由州委宣传部、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州文明办组成联合调研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山区、半山区、坝区,涉及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的乡镇,对全州农村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调查了景洪市基诺山乡的巴亚村委会扎吕村、茶地村,景哈乡搭亥村委会回卡村、莫南村委会曼坝河村、勐罕镇曼法村委会曼桂村、曼累讷村委会曼团村,勐海县勐混乡曼蚌村委会曼弄村、曼广村、曼迈村,勐阿镇嘎赛村委会城子村,南朗河村委会南朗河6组,格朗河乡苏湖村委会丫口村等6个乡镇9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36户农户。调研主要采取了座谈、听汇报、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内容包括: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的消费状况、好的典型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家村消费的指导建议等,调研得到了市县委宣传部、政研室、文明办及各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州辖1市2县、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0个村委会、 2203个村民小组。至2007年底,农业户131850户,农业人口609395人,劳动力375981个,外出劳动力12264个。全州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777.4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9.2845万亩;园地 39.7257万亩;林地297.5659万亩;草地2.66万亩;水面6.8294万亩;其他301.4265万亩。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农村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各项改革。近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农村建设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2007年我州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橡胶良种苗木、能繁母猪等各种补贴补助,减轻农民负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特别是茶叶和橡胶价格飙升,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4072.75万元,农民经营所得总额 159013.56万元,占总收入55.98%;总费用125186.49万元,占总收入的 44.07%,增8.84%;净收入总额 158886.26万元,占总收入55.93%,增15.48%;农民人均纯收入 2727元,比2006年增加311元,增13.53%。粮食总产量3.2万吨、干胶产量21.8万吨、茶叶2.5万吨、食糖97万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都盖起了豪华的楼房,购买了各式各样的车子。农民户均拥有1辆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手机,小轿车已经进入农户,村民喜气和知足溢于言表,以前狭窄的路面,也经过挖动慢慢扩宽,到处闪烁着繁荣与文明的光芒。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理财观念,一些农民产生了“小富即安”乱消费、奢侈浪费讲排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的村民利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时机大摆宴席、大吃大喝,花费大量钱财铺张比阔气,有的村民不求实用图虚荣,花不该花的钱购置小轿车等高档消费品。如有的山区的农民,由于村寨的道路基础设施还没有配套,就买了轿车,结果车子上不了山,只好寄存在山下,花费了大量资金后,却没有多大用处;有的村民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让他们任意乱花钱、逃学旷课、游手好闲、酗酒斗殴、惹事生非。不合理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开始出现一些。群众面对突然增加的巨额财富,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科学、合理消费意识及理财知识,有的甚至出现了一些消费上“低收入、高消费”、“请客送礼”、“寅吃卯粮” 的现象,进入消费的误区。但从总体来看,我州农村经济处在一个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阶段(全州恩格尔系数为0.45),大多数农民都是刚刚走出节衣缩食的困境,绝大多数的农民手里有了钱以后,都是用于添置各类生活用品,改善生活条件,消费是理性的,是符合农村及农民现状的。

二、全州农村、农民收入及收入构成情况

**是一个农业州,农村(含农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全州农村人口(不含农场)人均经济作物面积约5亩,其中,橡胶和茶叶面积超过2/3,传统支柱产业胶、粮、糖、茶仍是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的收入也来自第一产业。

(一)农村经济收入情况

2007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84072.75万元,比上年增 30561.38万元,增12.06%。其中,农业收入113523.15万元,增  11.86%;林业收入89739.24万元,增14.59%;牧业收入30302.41万元,增18.64%;渔业收入5953.82万元,增22.55%;第二产业收入21496.21万元,增0.2%;第三产业收入23057.92万元,增3.76%。(表一)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构成表

指标名称
 收入(万元)
 比上年增(万元)
 增减(%)
 
 
总收入
 284072.75
 30561.38
 12.06
 
 
农业收入
 113523.15
 12033.25
 11.86
 
 
林业收入
 89739.24
 11425.38
 14.59
 
 
牧业收入
 30302.41
 4761.89
 18.64
 
 
渔业收入
 5953.82
 1461.91
 32.55
 
 
第二产业
 21496.21
 42.69
 0.20
 
 
第三产业
 23057.92
 835.92
 3.76
 
 

(二)农民收入情况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全州农民相对稳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用于保障口粮、解决温饱、购置日常生活必需品与生产资料的保证。 2007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7元,比上年增311元。其中:景洪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88元,增508元;勐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14元,增275元;勐腊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12元,增70元。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主要产品构成为(表二):

2007年主要农产品纯收入结构

                                           单位:万元

指标
 景洪
 占农民所得%
 勐海
 占农民所得%
 勐腊
 占农民所得%
 全州
 占总收入%
 
粮食
 9967
 15.0
 11427
 19.26
 6752
 20.32
 28146
 17.70
 
甘蔗
 66
 0.1
 6126
 10.32
 621
 1.87
 6813
 4.28
 
茶叶
 4559
 6.86
 10780
 18.17
 2843
 8.56
 18182
 11.43
 
橡胶
 30450
 45.83
 4740
 7.99
 13600
 40.94
 48790
 30.68
 
四项合计
 45042
 67.78
 33073
 55.73
 23816
 71.69
 101931
 64.10
 
其他
 21406
 32.22
 26270
 44.27
 9405
 28.31
 57082
 35.90
 
人均纯收入(元)
 3088
 
 2314
 
 2412
 
 2609
 
 

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粮食人均纯收入462元,占纯收入17.69%,比上年增8元;甘蔗人均收入 112元,占纯收入4.29%,增6元;茶叶收入 299元,占11.44%,增95元;橡胶收入800元,占30.66%,增81元。以上四项主要农产品纯收入1673元,占纯收入64.09%,比上年增190元。

从表(一)、(二)可以看出,我州的农村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

1、农村的经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