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会社会化结构性用途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21浏览:2671下载171次收藏

在宏观环境渐进中,工会主动迎接挑战,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工会组织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激发工会组织活力,干部向社会招聘,工作走社会化的路子,扎扎实实提高工作实效,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的内在关系及结构

    实践证明,社会化是工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但现实中作用发挥不够。这是因为受到工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队伍建设制约和影响,促进力量不充分。

    工会工作职业化。近些年,各级工会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活动方式方法,加快工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尤其是基层工会,如乡镇街道工会、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等,通过社会招聘积极引进懂经济、懂法律、懂政策、懂谈判、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工会力量,提高工会社会化维权能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一是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使人事权掌握在上级总工会手中,保证了基层工会干部向上级总工会负责,从而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二是推行工会干部职业化,实行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人,使工会干部摆脱企业劳动关系的束缚,与企业老板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的问题。

    三是职业化工会干部熟悉工会业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专心、专业、专职、专责地发挥出工会应有的作用。

    四是职业化工会干部成为推动基层工会“公转”和“自转”的重要力量,避免“空壳”工会的现象,有力的提升了基层工会活力。可见,职业化为工会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社会运作形成强有力地支撑,从而有效地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工会工作的品牌化。改革开放以来,工会逐步建立起来的“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帮扶”等知名品牌,有效地把工会各项职能以“品牌”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力量。作为特定社会阶层的情感依托,工作品牌传播人文关怀,送温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工会社会化结构性用途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