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9-19浏览:2530下载175次收藏

为开创**省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省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的有关要求和省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5年。现将内容刊登如下:

1  生猪生产现状

1.1  生产现状  我国的生猪养殖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保障猪肉平稳供给是我国畜牧业生产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家政策激励下,全国生猪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08年全国生猪出栏60960万头,猪肉产量达4615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3.5%。全国养猪优势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

近年来,我省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生猪出栏9020万头,猪肉产量达到651.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4.8%和14.1%;猪肉外销50万吨,其中出口3万吨;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65%,标准化规模养殖出栏生猪占出栏总量的32.4%。生猪产业在畜牧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8年生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3.5%,高于全国18.8个百分点,农民养猪收入占人均畜牧业收入的84.8%。

1.2  市场预测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肉食品,在食品结构中与粮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猪肉在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常年占65%左右,人均年消费量约34千克。预计到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59亿,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将达46千克,全国生猪市场需求量将新增1.87亿头。按照**生猪生产总量所占全国份额计算,到2015年**需新增供应2000万头以上优质商品猪,才能基本保持全国市场供需平衡。

2  建设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的有利条件

2.1  具有生猪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猪发展优势,与生猪发展相关的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配套完善。全省年出栏生猪60万头的县(市、区)有69个。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健全,生猪养殖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专门从事养猪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机构和院校,有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瘦肉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全省饲料生产规模企业968家,总生产能力达650万吨,达到gmp标准的兽药生产企业有98家,省级以上猪肉加工重点龙头企业47家,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2.2  具备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  近年来,我省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形成了在政府引导下的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协会农户、加工企业互动和保险企业参与的“六方合作+保险”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育肥猪保险试点,完善了生猪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建立了原种猪场、扩繁场、育肥养殖小区与猪业合作社有效对接的生产体系。创建了以生态养猪家园为依托、以沼气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探索创新了生猪发展的良好机制。

2.3  初步建立了生猪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在国家的支持下,我省初步建立了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疫病防控、良种繁育、生猪加工、市场流通和风险防范等保障体系。已建成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基本完成全省兽医体制改革,初步形成技术力量较为雄厚、防控网络基本健全、保障有力、运行有序的疫病防控体系。

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3.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加强生猪良繁、防疫、质量监督、储备和流通体系建设,实现生猪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畜牧循环经济,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储备基地,形成现代生猪产业新格局,实现畜牧经济大省向畜牧经济强省新跨越。

3.2  基本原则

3.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生猪产业发展,合理布局项目建设。主要在丘陵地区和成都平原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优质商品猪加工基地,依托大型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建设优质商品猪交易市场,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集中产区建设优质商品猪储备基地。

3.2.2  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推广dly、pic等优良品种(配套系),开发利用好地方优质特色品种,创建川猪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3.2.3  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实现生猪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培育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成一批集养殖、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集群。

3.2.4  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把现代生猪产业与现代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广沼气和生物治污措施,实现生猪养殖污染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畜牧循环经济。

3.2.5  创新机制,增强动力。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担保、保险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生猪市场调控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3.2.6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进政府扶持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积极发展生猪生产。

3.3  建设目标  到2015年,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2000万头,全省年出栏生猪总量达到1.1亿头,猪肉产量达到808万吨,省外销量达到135万吨(出口12万吨)。其中:到2012年,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万头,年出栏生猪总量达到1.0亿头,猪肉产量达到730万吨,猪肉省外销量达到100万吨(出口7万吨)。

3.3.1  良种繁育目标。新增出栏的优质商品猪全面实现良种化。到2012年,良种覆盖率达到75%,到2015年,良种覆盖率达到80%。

3.3.2  规模养殖目标。到2012年,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到2015年,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

3.3.3  加工目标。到2012年,优质商品猪精深加工率达到35%以上,到2015年,精深加工率达到50%。

3.3.4  疫病防控目标。到2012年,项目区(市、县、乡、村)全面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全面建立生猪疫病可追溯制度。

3.3.5  产品质量安全目标。到2012年,全面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兽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监控达到国家要求,全面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3.6  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生猪生产、加工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全省减排二氧化碳972万吨、化学需氧量612万吨,生产沼气16.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