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技术机制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思考
肉牛产业发展是以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探索建立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新路子,围绕肉牛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通过完善的产业技术应用机制服务于农民,为保障肉牛产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促进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肉牛产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肉牛疫病检测和检疫防疫体系建设
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肉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从源头提高肉牛健康水平;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
加强对肉牛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使养殖场(户)尽早掌握市场动态,化解养殖场(户)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强肉牛业抗风险能力。
推进肉牛追溯体系建设
采取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参与的做法,普及肉牛追溯体系,将更多的牛纳入其中,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追溯体系可以科学统计我国牛源数量、分布及动态走向。
建立肉牛养殖保险制度
尤其是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信贷方面对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实施能繁母牛补贴制度。
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实施肉牛良种工程,建设肉牛改良中心和一批品种肉牛原种场、基因库,提高肉牛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肉牛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进种牛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结合,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机制;加快种牛性能测定站建设,强化种牛质量检测,不断提高种牛质量。
进一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按照我国牛种自然分布和建立不同生产方向基地发展的需要,完善和增建我国奶牛、肉牛、乳肉兼用牛、地方良种黄牛、水牛和牦牛的原种场、良种扩繁场;制定全国冻精生产区域分布、品种分布及重点站的建设规划;完善乡镇村级冷配站,扩大肉牛繁育场及部分母牛繁育农户的饲养规模。
进一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优质肉牛的良种化进程,对优良肉牛品种引进、选育和使用优质冻精改良牛群给予财政补贴;加强优秀地方肉牛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加快肉牛新品种培育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通过肉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记、公牛后裔测定与遗传评定等技术工作,选育出优秀的种公牛和良种母牛,再通过广泛地应用人工授精等繁殖生物技术把其优良性状快速地传递给后代,以提高我国肉牛群的整体质量和数量,达到优质、高效的改良结果。
构建我国自制种供种体系
利用引进品种选育来提高地方品种,做到国外品种国产化,利用外国品种构建我国制种供种体系;以我国的优良黄牛品种为基础,选育具有特色的国产、优质、高效黄牛肉用品种,提高肉牛生产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以良种肉牛提纯复壮与杂种优势高效利用为目标,运用现代遗传评定技术、种质监测技术、moet和基因重组制种技术、胚胎生物工程配套技术等,强化制种和供种能力,建立完善的良种快速扩繁体系。
注重地方优秀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根据市场要求和牛肉质量标准,可在品系繁育中重点提高肉用性能,并对其不宜克服的尖斜尻、生长速度慢的缺点采用适当引入外血杂交方法进行改良,选育我国自己的肉牛品种。另外,在非保种区,利用杂种优势理论,筛选最优杂交组合,广泛开展经济杂交或轮回杂交生产商品肉牛,不断提高育肥的经济效益;发挥黄牛品种资源优势,加强选育,培育肉牛品种,在开发中保护本品种母牛资源;建立长效育种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本品种选育,培育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肉牛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环境、饲料条件,确定育种目标,制订育种规划和育种方案。
建立适合我国分散饲养现状的良种登记和数据收集体系
结合现有种牛场、保种场的现有个体记录,统一数据记录和收集格式,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系统,建立“繁育场+养殖场(企业)+规模养殖户
加强肉牛产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肉牛疫病检测和检疫防疫体系建设
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肉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从源头提高肉牛健康水平;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
加强对肉牛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使养殖场(户)尽早掌握市场动态,化解养殖场(户)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强肉牛业抗风险能力。
推进肉牛追溯体系建设
采取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参与的做法,普及肉牛追溯体系,将更多的牛纳入其中,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追溯体系可以科学统计我国牛源数量、分布及动态走向。
建立肉牛养殖保险制度
尤其是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信贷方面对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实施能繁母牛补贴制度。
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实施肉牛良种工程,建设肉牛改良中心和一批品种肉牛原种场、基因库,提高肉牛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肉牛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进种牛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结合,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机制;加快种牛性能测定站建设,强化种牛质量检测,不断提高种牛质量。
进一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按照我国牛种自然分布和建立不同生产方向基地发展的需要,完善和增建我国奶牛、肉牛、乳肉兼用牛、地方良种黄牛、水牛和牦牛的原种场、良种扩繁场;制定全国冻精生产区域分布、品种分布及重点站的建设规划;完善乡镇村级冷配站,扩大肉牛繁育场及部分母牛繁育农户的饲养规模。
进一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优质肉牛的良种化进程,对优良肉牛品种引进、选育和使用优质冻精改良牛群给予财政补贴;加强优秀地方肉牛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加快肉牛新品种培育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通过肉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记、公牛后裔测定与遗传评定等技术工作,选育出优秀的种公牛和良种母牛,再通过广泛地应用人工授精等繁殖生物技术把其优良性状快速地传递给后代,以提高我国肉牛群的整体质量和数量,达到优质、高效的改良结果。
构建我国自制种供种体系
利用引进品种选育来提高地方品种,做到国外品种国产化,利用外国品种构建我国制种供种体系;以我国的优良黄牛品种为基础,选育具有特色的国产、优质、高效黄牛肉用品种,提高肉牛生产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以良种肉牛提纯复壮与杂种优势高效利用为目标,运用现代遗传评定技术、种质监测技术、moet和基因重组制种技术、胚胎生物工程配套技术等,强化制种和供种能力,建立完善的良种快速扩繁体系。
注重地方优秀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根据市场要求和牛肉质量标准,可在品系繁育中重点提高肉用性能,并对其不宜克服的尖斜尻、生长速度慢的缺点采用适当引入外血杂交方法进行改良,选育我国自己的肉牛品种。另外,在非保种区,利用杂种优势理论,筛选最优杂交组合,广泛开展经济杂交或轮回杂交生产商品肉牛,不断提高育肥的经济效益;发挥黄牛品种资源优势,加强选育,培育肉牛品种,在开发中保护本品种母牛资源;建立长效育种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本品种选育,培育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肉牛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环境、饲料条件,确定育种目标,制订育种规划和育种方案。
建立适合我国分散饲养现状的良种登记和数据收集体系
结合现有种牛场、保种场的现有个体记录,统一数据记录和收集格式,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系统,建立“繁育场+养殖场(企业)+规模养殖户
完善技术机制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启示思考下一篇:组织化程度对养殖业发展作用思考
本文2009-09-18 17:02:5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639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