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9-18浏览:2810下载121次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央统战部《关于认真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广泛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民盟**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如何进一步发挥民盟优势,利用民盟资源,调动广大盟员积极性,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建设新农村,民盟调研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新时期新形势下,民盟必须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民盟作为统战的成员,一定要按照统一战线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民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和运用民盟界别的资源,参与、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民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意义重大,内涵丰富,原则要求十分明确,重点措施和实施办法切实具体。中央、省、市有关“三农”文件精神,以及当前国家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部署,都对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民盟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民盟界别优势,运用民盟资源,把工作领域由以政治领域为主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拓展,把工作内容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延伸,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盟员积极性,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

2、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民盟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市70%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各类组织普遍兴起,特别是个体户、民营企业和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广大农村涌现出许多致富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和在当地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人士到农村寻找市场和商机,有的直接把企业、事业办在农村。这都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盟工作的战略任务,作为民盟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努力促进城乡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共谋发展局面的形成,尽最大努力调动和运用民盟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市民盟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和统战工作精神,及时部署实施,充分发挥了民盟人才智力优势、科技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智力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一是积极提交提案。2005年以来共向市政协提交42篇有关农业或农村工作的提案,并被市政协采纳。2005年以来提交市政协提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关于发展和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力度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20008年 9月市政协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层专题督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议》这份提案,《**日报》2008年10月10日以《让林改继续走在前头……》报道了此信息。盟市委提交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等3篇提案获市政协2005—2008年度优秀提案奖。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近年来**民盟共组织开展了有关涉农方面专题调研近10项,如《关于加强我省农村医疗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研究》、《推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为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福建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课题(**)调研报告》、《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关于我省山垅田低产改造的若干意见和建议》等。其中《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福建粮食安全问题调研报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问题的研究》等三篇调研论文在第三、四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论坛”上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问题的研究》还获2008年**市“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三等奖。三是积极反映有关农村农业方面的社情民意。2005年以来盟市委会有6篇信息被盟中央和盟省委采用,曾获得福建省民盟组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组织二、三等奖。

2、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民盟特色,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民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盟员结合本职工作和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中我们注意准确定位,选好切入点,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多做中间服务和拾遗补缺的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注意发挥民盟优势、突出党派特色。通过深入开展“为党增光辉,为盟添光彩”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服务工作。**民盟每年都组织盟员开展了以智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医疗下乡”三下乡活动,先后赴永安大湖镇、永安畲族青水乡、梅列区台溪村、沙县夏茂镇、尤溪县洋中乡桂峰村、三元区蕉坑村等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累计达数十场次,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3、发动广大盟员开展爱心捐助,真心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盟市委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年组织开展服务进农村活动,受益农民群众上千人。为贫困村捐赠科技书籍500余册、书写春联近1000余幅;发放农业资料和疾病防控书籍和宣传材料近1000份;开展水产、农产品栽培、科普知识、讲座20多场次。每年不定期地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近3000元。广大盟员积极开展向弱势群体献爱心、赈灾捐款和“两节”送温暖活动,累计捐款达30000余元。盟市委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服务社会活动,树立了盟的良好形象,扩大了盟的影响,得到了受助群众的好评。

尽管市民盟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民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在实际工作中,民盟工作也深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危机。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农村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认为只需搞一些活动、抓一下教育、稳定一下人心就可以,农村改革发展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由于基层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三是部分盟员还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与民盟工作关系不大;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面对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服务新农村建设处于被动状态。

2、服务农民缺乏有效途径。一是在发挥作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还需要树立科学、全面、和谐发展的意识,找准影响和制约民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办法,使民盟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重点突破,并实现全面发展。二是服务手段单一。对农民急需的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三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不够,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3、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