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供销社职工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9-18浏览:2597下载190次收藏
从供销社到品牌战略中国营销用历史照亮未来
孔子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60年,一个甲子的轮回,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在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她60岁生日之际,让我们在经济的角度来看看这不平凡的60年。
   我们的祖国在“十有五”的时候正经历文革的的洗礼。
   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样的局面不改变不行。巨大的危机蕴育了变革的决心。
   我们的祖国在“三十而立”的时候迎来了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都为我们的经济带来了蓬勃的发展。
   尽管30年前的中国商业世界仍处于混沌之中,但是销售服务精神已慢慢生根发芽。1978年,60岁的老售货员、劳模张秉贵的一篇《为革命站柜台》将销售服务精神总结为“一团火精神”。尽管这更多的是一种“革命精神”,但他的售货“一抓准”、算账“一口清”、服务“一个样”和“五个劲”理念却第一次启蒙了中国人的营销意识,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成为一个最高商业标准。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一些企业渐渐明白“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开始用广告为过硬的产品说话。此后的中国,广告一直被一些中国企业视为打开市场的最有力武器,一批“标王”的快速成功使“广告为王”成为那段时间中国营销界的最强音。
   我们的祖国在“四十不惑”的时候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飞跃。
   这是一个成也广告、败也广告的年代,秦池、爱多等“标王”的陨落让中国企业不得不系统思考营销的意义。与此同时,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4p营销理论开始在激情涌动的中国发酵,进而演进成一种思潮。
   供销社退出历史舞台并遗留了一大批呆坏账,一些明星企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被拖垮。渠道的扁平化让企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供销社职工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