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本人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的背景、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作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
2005年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巩固迎江在宜城板块领先位次,必须加速追赶跨越、率先崛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这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重点,必须打造更加具体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2007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了
“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抓主抓重,集中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五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领导策略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强烈共识,加快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建立坚实地发展平台。长期以来我区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建设好迎江工业园是加速工业振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商贸是迎江的传统优势,大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是巩固商贸中心位置、提升第三产业层次的重要载体。依托得天独厚地长江岸线资源,加强区港合作、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是发展港口经济的有效途径。作为“双百”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建设东部新城区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洲乡是城市的后花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也是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经济的最好选择。建设“五大功能区”充分考虑了迎江区情,使各个产业都会形成坚实的发展平台,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五大功能区”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平台需要有各类项目作为支撑,与此同时,项目建设也需要发展平台作为立足点,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为了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区委、区政府确立了重点项目县级领导负责制,各负其责,定期调度,分类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针对“五大功能区”建设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工作切入点,如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和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建设主体是迎江区,我们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而东部新城区、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主体则是市一级有关部门,我们主要是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做好建设环境保障和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建设。
(三)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我区拥有全市最丰富的岸线资源、最明显的商贸优势以及东部新城在我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机遇,通过建设“五大功能区”,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这些资源优势化作发展动力,促进各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园区。同时,实施错位发展,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促进行业之间地有机结合,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建设工业园区可以集约、节约工业用地,实现工业退城进郊,促进规模扩张,带动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如港区的建设可以推动临港工业、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如在中心商务区建设中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型商业项目,有利于提升城区品位,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城郊型农业发展。如东部新城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新的商业中心形成。“五大功能区”建设使各类资源充分释放活力,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三、建设“五大功能区”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委、区政府研究提出“五大功能区”建设战略决策以来,围绕各功能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克难攻坚,重点突破,“五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工业园区起步区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水、电、路、气等“七通一平”,规划拓展了8.4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其中4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规划设计院专家评议。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南风日化、安泰玻璃2个亿元项目均已实现投产,比雷福钢铁制品项目即将部分投产,华大电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塑机总厂项目完成入园签约,高低压配电柜项目、一枝梅油化、摩托车配件加工、抓斗项目、有机硅项目、宇宝电器项目、劣质油综合利用等在谈项目正在洽谈或即将签订协议。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江鑫矿业、特种橡塑、塑机总厂等骨干企业增势强劲,2008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3家,超2000万元的企业17家,超亿元企业6家。2008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4.2%。逐步形成了以轻工日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二)着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提升了商贸物流水平。商贸物流作为我区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得以壮大和提升。金华联、玉安物贸、新东方物贸等商贸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其中金华联2008年全年营业额超过6亿元,实现税收710多万元,解决就业2500多人;玉安物贸营业额达到1.4亿元,实现税收650多万元;新东方物贸实现营业额8000多万元,实现税收380多万元。茶叶、家居、服装等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展,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整修工程顺利完工,赛博数码城、长青蔬菜批发市场等建成运营,金华联物流配送中心、康熙河农贸市场改造试点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双进”工程,巩固和新建农家店39家,新增全省商业示范社区3家。
(三)着力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彰显了港口经济特色。依托市直有关部门和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
2005年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巩固迎江在宜城板块领先位次,必须加速追赶跨越、率先崛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这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重点,必须打造更加具体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2007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了
“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抓主抓重,集中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五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领导策略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强烈共识,加快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建立坚实地发展平台。长期以来我区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建设好迎江工业园是加速工业振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商贸是迎江的传统优势,大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是巩固商贸中心位置、提升第三产业层次的重要载体。依托得天独厚地长江岸线资源,加强区港合作、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是发展港口经济的有效途径。作为“双百”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建设东部新城区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洲乡是城市的后花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也是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经济的最好选择。建设“五大功能区”充分考虑了迎江区情,使各个产业都会形成坚实的发展平台,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五大功能区”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平台需要有各类项目作为支撑,与此同时,项目建设也需要发展平台作为立足点,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为了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区委、区政府确立了重点项目县级领导负责制,各负其责,定期调度,分类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针对“五大功能区”建设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工作切入点,如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和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建设主体是迎江区,我们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而东部新城区、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主体则是市一级有关部门,我们主要是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做好建设环境保障和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建设。
(三)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我区拥有全市最丰富的岸线资源、最明显的商贸优势以及东部新城在我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机遇,通过建设“五大功能区”,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这些资源优势化作发展动力,促进各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园区。同时,实施错位发展,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促进行业之间地有机结合,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建设工业园区可以集约、节约工业用地,实现工业退城进郊,促进规模扩张,带动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如港区的建设可以推动临港工业、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如在中心商务区建设中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型商业项目,有利于提升城区品位,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城郊型农业发展。如东部新城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新的商业中心形成。“五大功能区”建设使各类资源充分释放活力,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三、建设“五大功能区”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委、区政府研究提出“五大功能区”建设战略决策以来,围绕各功能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克难攻坚,重点突破,“五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工业园区起步区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水、电、路、气等“七通一平”,规划拓展了8.4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其中4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规划设计院专家评议。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南风日化、安泰玻璃2个亿元项目均已实现投产,比雷福钢铁制品项目即将部分投产,华大电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塑机总厂项目完成入园签约,高低压配电柜项目、一枝梅油化、摩托车配件加工、抓斗项目、有机硅项目、宇宝电器项目、劣质油综合利用等在谈项目正在洽谈或即将签订协议。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江鑫矿业、特种橡塑、塑机总厂等骨干企业增势强劲,2008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3家,超2000万元的企业17家,超亿元企业6家。2008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4.2%。逐步形成了以轻工日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二)着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提升了商贸物流水平。商贸物流作为我区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得以壮大和提升。金华联、玉安物贸、新东方物贸等商贸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其中金华联2008年全年营业额超过6亿元,实现税收710多万元,解决就业2500多人;玉安物贸营业额达到1.4亿元,实现税收650多万元;新东方物贸实现营业额8000多万元,实现税收380多万元。茶叶、家居、服装等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展,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整修工程顺利完工,赛博数码城、长青蔬菜批发市场等建成运营,金华联物流配送中心、康熙河农贸市场改造试点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双进”工程,巩固和新建农家店39家,新增全省商业示范社区3家。
(三)着力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彰显了港口经济特色。依托市直有关部门和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下一篇:山区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本文2009-09-16 16:14:1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61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