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人为本在当下中国历史方位问题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14浏览:2223下载154次收藏

以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动员组织全社会的力量予以实施,并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从社会主义社会才开始的。所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和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基石,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陆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也使用了一些名词,诸如以人为本、和谐、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等,理解和使用这些范畴时,一定要注意抽象和具体、历史和现实、普遍和特殊的结合,在理论上分清原则界限,避免混淆是非,防止误解。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简言之,一是由于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由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从理论上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纯粹描述自然界和社会运动客观过程的一般发展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主要是指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问题。是党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人民如何自觉地创造历史,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有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在尊重自然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突出人的主体性,集中表达了人类应该如何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及这一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所持的基本观点。二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所以,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充分肯定了人、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从实践上看,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走发展之路,这是大势所趋,人之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别扩大;资源耗损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贪污腐败、安全事故、官僚主义等社会消极因素不断发生,虽经整治,形势依然严峻。这些情况已经危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发展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不仅要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动摇,而且必须更加明确:发展的主体是谁、依靠谁来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衡量发展功过成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提出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正确回答这些重大原则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只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以人为本在当下中国历史方位问题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