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1978年5月19日,《新华日报》第3版的“读者论坛”栏目刊发了我的一篇时评习作。事后听人介绍,这是粉碎“四人帮”一年多来,该报首次发表的批评性时评。
那个年代,中国人仍生活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状况之中,粮油盐煤等许多生存生活用品得凭票证限额购买,衣食住行等许多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也是十分紧缺、求之不易,洗澡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必须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公共浴室条件不好,却天天人满为患。老百姓的住房状况又差,夏天还能在家里凑合着对付,其他的大部分日子只能赶到公共浴室去扎堆,洗澡开后门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1978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去离家不远的一家浴室洗澡。照例挤在浴室紧闭的大门外等候到点开门,进得门后照例见到了“红光满面”的主任、“热气腾腾”的科长等已从后门进入的“特殊浴客”……联想到刚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革命领袖不搞特殊化的故事,感概系之。洗完澡回到家,我一口气写下了时评《从列宁排队理发所想起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四人帮”已被粉碎,党报对此类批评性的时评或许可以开禁了——寄往了《新华日报》编辑部。文章从革命领袖列宁到理发店理发坚持排队的故事说起,与我在公共浴室内外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批评了社会上的开后门现象。
老实说,我对这篇时评能在《新华日报》发表的期望是微乎其微的。按照我当时的思维定势,在全国上下大力宣传“抓纲治国”大好形势的背景
那个年代,中国人仍生活于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状况之中,粮油盐煤等许多生存生活用品得凭票证限额购买,衣食住行等许多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也是十分紧缺、求之不易,洗澡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必须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公共浴室条件不好,却天天人满为患。老百姓的住房状况又差,夏天还能在家里凑合着对付,其他的大部分日子只能赶到公共浴室去扎堆,洗澡开后门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1978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去离家不远的一家浴室洗澡。照例挤在浴室紧闭的大门外等候到点开门,进得门后照例见到了“红光满面”的主任、“热气腾腾”的科长等已从后门进入的“特殊浴客”……联想到刚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革命领袖不搞特殊化的故事,感概系之。洗完澡回到家,我一口气写下了时评《从列宁排队理发所想起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四人帮”已被粉碎,党报对此类批评性的时评或许可以开禁了——寄往了《新华日报》编辑部。文章从革命领袖列宁到理发店理发坚持排队的故事说起,与我在公共浴室内外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批评了社会上的开后门现象。
老实说,我对这篇时评能在《新华日报》发表的期望是微乎其微的。按照我当时的思维定势,在全国上下大力宣传“抓纲治国”大好形势的背景
办公室人员建国60周年征文
点击下载
上一篇:优秀作家新中国成立60年征文下一篇:退休党员作家国庆60年优秀征文
本文2009-09-14 08:44:15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577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