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调研建议
目前,我省区域站已基本建设完毕,其维护维修、现场标校、实验室校准和备件采购及储备等技术保障工作随之而来。为保障区域站正常运转,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的业务效益,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利用业务巡检、参加会议、现场维修、举办培训班等机会,组织维修、供应、计量检定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与兄弟省市研讨、咨询中国气象局专家、实地查看区域站情况,以及征求基层台站人员意见等形式,对区域站的技术保障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结合前期调研的情况,组织技术人员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保障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研讨,结合对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学习和认识,我们认为当前以台站为主、省级为辅的区域站保障办法比较可行。
一、区域站技术保障工作现状
截止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简称区域站)1345个,其中约80%为2005-2006年建设完成的,现在已陆续进入标校、维护维修期。我省区域站网建设由省局统一规划,各市气象局采取自筹经费、争取地方财政投入等形式自行组织完成,设备选型、采购、合同签署均由建设单位承担。
(一)维护维修以厂家为主。
由于区域站建设合同一般约定售后服务期限为2年,因此,目前,区域站的维修维护主要由供应商负责。各市气象局一般在业务科或气象台指定1名同志负责(或兼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区域站管理或技术指导。各县气象局(台、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区域站的管理和技术保障业务,一般限于不定期巡视设备,对发现的设备故障与供应商联系后由供应商远程指导排除,或由供应商直接派员赴现场解决。
(二)备件储备工作刚刚起步。
区域站作为一种集成度较高的自动观测设备,备份部分采集器、传感器十分必要。由于在站网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区域站尚未出保修期,而区域站采集器、传感器价格较高,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台站尚未进行备件的储备,各市气象局一般也未统筹安排全区区域站备件储备工作,仅有少数单位考虑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配备部分备件。
(三)计量检定工作尚未开展。
根据业务管理有关规定,区域站标定期限规定为2年。目前,绝大多数区域站使用时间未超过2年,采集器、传感器的标定工作还没有开展。
二、区域站技术保障工作需求
在调研中,基层台站普遍反映,区域站技术保障业务如何有效组织实施须尽快提上日程,区域站技术保障工作面临迫切需求。
(一)急需建立省市县三级组织有力、高效的技术保障体系。
区域站网是保证全省气象数据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由于将来区域站保障工作主要由县级台站承担,省市两级主要发挥协调管理职责,必须建立起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的全省技术保障体系,满足区域站以及其后诸多现代化设备保障时效性的较高要求。尤其基层台站必须建立起专职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并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配备必需的维护维修现场检定等设备和工具。
(二)急需提高市局技术保障管理水平和基层台站技术保障人员业务能力。
区域站技术保障业务的管理仍未被得到充分重视,管理形式局限于传统模式,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果不明显,尚未建立起切合实际、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基层台站技术保障人员长期依赖供应商造成了业务技术水平不高,急需加强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急需建立对基层台站技术保障业务工作稳步投入机制。
区域站
一、区域站技术保障工作现状
截止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简称区域站)1345个,其中约80%为2005-2006年建设完成的,现在已陆续进入标校、维护维修期。我省区域站网建设由省局统一规划,各市气象局采取自筹经费、争取地方财政投入等形式自行组织完成,设备选型、采购、合同签署均由建设单位承担。
(一)维护维修以厂家为主。
由于区域站建设合同一般约定售后服务期限为2年,因此,目前,区域站的维修维护主要由供应商负责。各市气象局一般在业务科或气象台指定1名同志负责(或兼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区域站管理或技术指导。各县气象局(台、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区域站的管理和技术保障业务,一般限于不定期巡视设备,对发现的设备故障与供应商联系后由供应商远程指导排除,或由供应商直接派员赴现场解决。
(二)备件储备工作刚刚起步。
区域站作为一种集成度较高的自动观测设备,备份部分采集器、传感器十分必要。由于在站网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区域站尚未出保修期,而区域站采集器、传感器价格较高,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台站尚未进行备件的储备,各市气象局一般也未统筹安排全区区域站备件储备工作,仅有少数单位考虑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配备部分备件。
(三)计量检定工作尚未开展。
根据业务管理有关规定,区域站标定期限规定为2年。目前,绝大多数区域站使用时间未超过2年,采集器、传感器的标定工作还没有开展。
二、区域站技术保障工作需求
在调研中,基层台站普遍反映,区域站技术保障业务如何有效组织实施须尽快提上日程,区域站技术保障工作面临迫切需求。
(一)急需建立省市县三级组织有力、高效的技术保障体系。
区域站网是保证全省气象数据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由于将来区域站保障工作主要由县级台站承担,省市两级主要发挥协调管理职责,必须建立起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的全省技术保障体系,满足区域站以及其后诸多现代化设备保障时效性的较高要求。尤其基层台站必须建立起专职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并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配备必需的维护维修现场检定等设备和工具。
(二)急需提高市局技术保障管理水平和基层台站技术保障人员业务能力。
区域站技术保障业务的管理仍未被得到充分重视,管理形式局限于传统模式,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果不明显,尚未建立起切合实际、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基层台站技术保障人员长期依赖供应商造成了业务技术水平不高,急需加强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急需建立对基层台站技术保障业务工作稳步投入机制。
区域站
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调研建议
点击下载
上一篇: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下一篇:气象局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调研建议
本文2009-09-06 15:00:1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518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