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程队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8-30浏览:2200下载143次收藏

红旗赞歌
作为龙的传人,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会成为自己精神上的不竭动力。在我心目中,就永远飘荡着这样一面红旗,她就是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林州红旗渠。

  红旗渠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奇迹。那缠绕于太行山腰际的人工天河,犹如飘荡在悬崖峭壁上的红旗一样,彰显出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这是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更是红旗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教育中,单位组织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走进 红旗渠。我走了一路,惊叹了一路,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讲解员告诉我们,林州被称为“十年九旱”,它自古以来就饱受缺水之苦,它的昨天曾经是一部血泪与苦难交织的历史。当地曾有这样一首民谣:“咱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旱沙滩。雨大冲的粮不收,雨少旱的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这曾经是当时林州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中,林州大旱绝收达三十次,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所以,修建红旗渠,从开始就决定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斗争甚至可以说是残酷和悲壮的。在讲解员略带悲壮的声音中,我似乎又走进了一种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黎明时分,初升的太阳照耀在林县的山间小路,三万多干部群众冒着严寒,踏着冰霜,推着小车,高举着一面面红旗,自带干粮和工具,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工地。那一面面红旗成了最好的领路标志。

  当时,国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每人只有6两粮食,渠道两边的野菜、树叶都给吃光了。但几十万群众硬是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远在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了他们千百年来饱受干旱之苦的故土。

    在开始修建红旗渠的时候,首先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两大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工程队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