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喜迎祖国60周年征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
2009年,新中国走过了60年。也许80后的我只经历了这其中的20年,可是这20年已经足以让我感叹和震撼,已经足以让我伴着回忆回想起我心中的故乡。
1995 年:记忆终端的故乡
在我出生的第八个年头,我对我的故乡有了最原始、最单纯的记忆。这是一个普通的东北沿海小城的农村,三面是山,另一面是一条河。这山上四季轮回着低矮的野草和不知名的灌木。由绿到灰,有灰到绿,伴随着我的童年时光。这条河叫女儿河,是辽河最重要的支流,之所以说她重要,因为自从有记忆起,这条河就从来没有干枯过。
爸妈在镇上上班,这一年我开始上学,于是很多记忆都是发生在那条连接村子和镇上的道路上,与其说是道路,不如说是河床。因为每个夏天雨水都会在河的周围汇集,把原本的土路冲的面目全非。而对于我来讲,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过那条河。河很宽,只有两根树干架成的简易桥,然后每个雨季都会被洪水席卷。所以趟河成为了村民最不愿提到的字眼。也许你会认为淌河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东北的冬天,在河水没有冰封的日子,河水的冰冷程度难以想象。很多村民都因此留下了腿病。
这一年的春节,爷爷杀掉了养了很久的猪。这使全家都异常兴奋,因为猪肉没有卖,都留在家里吃。我想这也是我对这一年印象深刻的原因。要知道,在这个小村子,没有特产,没有工厂,绝大部分的村民都靠家里的土地,种上玉米、高粱还有大豆,除去一家人的伙食,所剩无几。我还清楚的记得,除夕夜我站在院子里,偶尔几颗响亮的二踢脚。我堵上耳朵,看短暂光亮下的村子,破旧的房屋,光秃秃的山,黑暗的天空•••凡此种种,难以忘怀 。
1998 :我离别的故乡
这一年对我们全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都到城里工作,我自然也跟着离开了成长的故乡。离开的时候,汽车载着为数不多的家具,载着爸妈沉重的内心,也载着我即将过去的童年。我没有哭,因为对于城市的向往,已经让我失去了对这里的留恋。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当初的我是该用另一种眼光,看这个我长大的村子。
距离95年的三年里,他已经有了细微的变化。因为我清楚的记得,爸爸抛弃了那台跟了他很久的“永久”,拥有了一台很抢眼的摩托车。叔叔去了南方打工,据说赚了很多的钱。然后陆续有更多的人用摩托车,有更多的人外出打工。也许,他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思想开放了。于是,那几年的除夕,黑暗的夜空开始有烟花的光亮。我想,它照亮的不仅是人们的眼睛,还有那光明的前程。
这一年,离改革开放的提出已经整整二十年。这一年,我坐着卡车渡过了那条河,它走在颠
大学生喜迎祖国60周年征文
本文2009-08-29 16:55:19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455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