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纪念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从1988年起担任**村党总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职务,至今已经20年了。可以说,我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了农村,献给了**村这片土地。”刚过天命之年的**说。
从生产队队长,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村民的带头人、党员的领班人,**始终坚持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谋发展,为群众某福利,为村名办实事。正是这位51岁的老书记,带领着**村村民从温饱线走到全面小康的致富道路。
弱冠之年初显锋芒出身贫苦家庭**,上学期间,寒假暑假多要回家,帮忙挣工分,“辛辛苦苦一天下来,才挣那么几分钱。”他家里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8口人,5个壮年劳动力一年的劳动收益,连一辆广州产的自行车也买不起,当时那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10元。可想而知,那是的农民使如何的艰辛!
1975年,**高中毕业,他的目标是考大学,但其时正值中国上山下乡运动时期,还没有恢复高考,**便主动回家乡务农。当时生产大队长认为**是高中生,有文化,有冲劲,南北生产队长,那年他年仅20岁。
**刚上任便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当时**村的9个生产队,南北队是最穷的。“土瘦地皮薄”,粮食产量低,辛苦了一年,大部分缴了公家,剩下的分给社员却吃不饱。要解决这些问题,谈何容易?但**认识到,只有大量种植蔬菜和养鱼,对立的经济才有出路。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大量种植蔬菜和养鱼,经过一年的努力,队里累计用3万斤的蔬菜到顺德换回了两万斤的粮食分给社员,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
1977年5月,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上大学,他这个佛山三中的高材生做梦都想呀!于是他报名参加了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南工学院。但当时国家规定高中毕业后必须参加劳动两年才能入学,而他只有一年半的劳动经历,大学之门拒绝了他。
今年不行,明年总可以了吧,当机会再一次到来的时候,**却放弃了。“既然是党教育了我,我再那里奋斗还不是一样为人民服务吗?”**感觉到家乡的这片土地需要他,于是他放弃了上学的念头,一心一意扑在农村工作上,立志要改善家乡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大胆尝试分田到户要彻底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就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的产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苦虑,**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分田到组”,把队里的田分给各个小组耕种,小组按比例缴纳公粮后,剩下来的粮食便由社员平均分配。“这怎么能想啊?这是违反国家政策的。”当时部分人坚决反对。“分田到组”的实施,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懒人的现象。社员们劳动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从1978至1983年,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队里的收入也逐年递增,社员的分
村委会纪念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本文2009-08-28 15:19:46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447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