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状况调研报告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有农村人口65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3%,而其中妇女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7.9%。推动这个庞大群体积极参政议政,对我县的各项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2008年我县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为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现状,进一步探索开展新时期女性参政议政工作的新思路,县妇联对我县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了解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结论
此次调研,我们在全县走访了25个乡镇,组织了乡镇妇联主席和村妇代会主任代表进行座谈,并选取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居)发放了250份调查问卷。通过认真统计,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24份,其中男性作答110份,女性作答114份,中共党员33%,农民85%,其它身份人员15%,35岁以下人员4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45%。综合调查问卷分析和走访座谈所得情况来看,我县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村级组织的选举参与度高,态度谨慎
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92%的人都参加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其余的人也是“因为客观原因”才“没有参加”,没有人“不愿意参加”。95%的人投票时“尽可能了解候选人情况,认真投票”,特别要指出的是参与作答的女性全都作此回答。
2、对选举的过程和结果认同度比较高
此次被调查的10个行政村(居)的村干部全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于村干部的选举过程,大家都表示“满意”。对于新当选的村干部,85%的人表示“满意”,也有15%的人认为“还不知道如何评价,看他们的表现再说”,其中女性占2/3。对于村干部当选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和积极。85%的人认为是“群众基础好”、其它排名靠前的答案依次是“有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和“个人能力强”,仅有4个人认为是“与乡镇领导关系好”。
3、农村妇女参政比例低
虽然有关部门数据显示,全县540个村级组织中均保证了至少有1名女性进村支两委,但相对于男女人口相对比率来说,农村妇女的参政人数绝对值是相当低的。全县2000多名农村基层组织两委干部中,女性所占比重不到30%。农村女党员是农村妇女参政的一支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也是培养选拔农村女干部的重要途径,但我县仅有农村女党员2200多名,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
4、村级女干部参政层次低
村级女干部在村支两委绝大多数是担任村妇代会主任、计划生育专干职务,担任正职的仅15人,仅占全县村级组织正职的2.8%。
5、对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有认识,无行动
有两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个特点:95%的人认为妇女“能”竞选村干部,这说明,无论男女绝大多数都认同妇女能参选、参政、议政。而在回答“如果男候选人和女候选人条件相同时,你会选谁?”的问题时,70%的人选择“男性”,其中男性答题人占多半,10%的人选“女性”,其中女性答题人占5/6,15%的人“随便选一个”,还有5%的人的回答是:“选男性,或者随便选一个”。显然,对于农村妇女真正走上政治舞台,男性不支持,女性不主动。
上述结论表明,我县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对村级组织建设,她们有了从忽视到重视、从冷漠到热情、从无谓到谨慎的明显转变。但对于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比例低、层次低、主动性差”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加以克服和解决,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然遭遇瓶颈,难以真正实现政治上的男女平等。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据对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存在哪些因素束缚妇女竞选村干部”答案的统计,参与调查的224人中,70%的人选择“性别歧视”,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是“家庭成员的阻力”和“妇女自身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参与度低”,也有17%的人表示“收入低,划不来”。由此可见,传统的性别观念、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女性的性格特征、综合素质是影响农村妇女从政的主要原因。
(一)女性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性格特征束缚农村妇女参政议政
1、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相对偏低
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相对男性来说仍然偏低,差距很大。这种差距的结果,直接导致妇女获得信息的能力差、目光狭窄,在文化素养、法律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从政的道路上,甚至在选举中就很难与男性竞争,不能迈过从政的第一道门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个“打工大县”,农村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妇女长期远离本土在外务工,留守农村的大多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的中老年女性,这就意味着农村妇女参政议政还面临后继乏人的窘状。
2、女性的性格特征不适应政治舞台
在接受调查的114名农村妇女中,对“你自己愿意竞选村干部吗?”这个问题,只有40%的人回答“愿意”,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占37%,还有23%的人明确回答“不愿意”。而110名男性中,70%的人表示“愿意”, 30%的人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查还显示,有58%的人担心妇女担任村干部后“喜欢感情用事,不够理性”,对此,妇女自身的认同度也达到43%。还有超过一半的妇女认为自己“容易为家庭分心,有时不能专注工作”。这表明,由于受柔弱、谦让、感性等女性性格特征的影响,农村妇女表现出的“不愿竞争”、“不够理性”、“不能专注”等特点使她们难以走上从政道路或者难以在从政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传统的性别意识和社会角色定位限制农村妇女参政议政
1、传统的性别意识根深蒂固
调查发现,70%的人表示“传统性别歧视”是限制农村妇女从政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几千年来男性驰骋政坛的局面,妇女走上政治前台的时间显然过于短暂。所以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女性从政仍然是持“观望”“容忍”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妇女自身对此也表示认同,参政意识不强。
2、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依然延续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妇女能竞选村干部,但同时,他们之中也还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 “参政是男人们的事”、“妇女抛头露面,怕惹闲话”。对于“制约女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因素”,有57%的人表示是“家务及田间劳动负担重”,50%的人表示是“家人不支持妇女担任村干部”。时代发展到今天,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妇女在政治舞台上仍然只能扮演配角,更遑论仍然大部分延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分工模式的农村。女性长期拘囿在家庭小天地中,相对于参与大量社会活动的男性,对于家庭以外的世界,特别是参与村务管理,自然是“看得不远,想得不多,想也白想”。就算能走上从政的道路,烦琐的家务和沉重的田间劳作依然会消耗她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顾此失彼间难以取得平衡,也因此很难获得家人的支持。
三、对策及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女性的参与,而目前如火如荼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需要农村妇女的积极加入。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调动她们积极参政议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此次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于促进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过硬的素质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女性自身素质不高,就难以得到发展,更不用说向“男权”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政治舞台争取和主张自己的权利。综合素质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要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就是要使她们具备成为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典范和领路人的意识和能力。
1、增强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
一是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政治、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自我评价、开拓创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对农村妇女加强《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农
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状况调研报告
本文2009-08-23 10:32:0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395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