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
近年来,一直忙于工作和带小孩,很少回家关心看望一下父母,要不是上个月润五月,老妈电话告诉我们几姐妹回家做个“老屋酒”(乡下老年人为百年之后身体之托而做的栖身之所,要在润月做才好),我还没注意到自己关爱父母渐渐减少,也才恍然醒悟父母早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二老一直为我们几姐弟没有停歇地在田间劳作着,没曾想过他们也会老,现在突然现实提醒我,我心中愧疚万分,决定带着小孩提前一天去陪陪父母。
爸妈是勤俭惯了,虽说是做酒,其实也就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聚一聚,然后把父母的“老屋”摆放到我家老房子的阁楼上存放起来以备百年之后用。自从1987年我家搬入现在住的房子里之后,渐渐地我们都很少进入原来的老房子里,参加工作之后更是没有进去过,这次因为父母“老屋”之事一家人一起重访老房子。老房里面空旷着,又黑又冷清。我四处瞧了瞧,突然瞥见原来我们几姐妹睡的房间的角落里躺着一个象石磨的东西,上面满是灰尘,似乎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是什么。我仔细搜索了一下大脑中的记忆,猛然想起,哦,对,是——“砻”,我们家以前用来去掉谷壳的器具。
盯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谷砻,我的思绪慢慢地又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童年。
我的家乡非常小,记得当时只有十六户人家,由于土地少而贫瘠,山上果木、地里土地产量小。一个大水库在家门前流过,看得见水却喝不着,还浸掉了我们很多田地。以前,村民们也不知道往外谋求发展之路,日子过得很清苦。那时我们还根本没有电的概念,听老辈们讲,六十年代的整个**只有一个电灯公司供应着市区的生活用电。到了七十年代才在市郊区一些地方和县城里慢慢都通了电,也还只能是供应照明等生活用电,乡下一直还是没有电。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照明还是用煤油灯,随便找个墨水瓶之类的器皿当油瓶,弄根棉条或剪几根烂布条做个灯芯即可。煤油灯油烟大,点一个晚上,往往弄得大家都和包公一样。
没有电,现在非常简单的很多事情那时候都是一个要费很大劲的难题,辛苦种田收割回来的谷子要把它去壳成米都还要一番工夫。记得当时村里每一个大家庭都有一个砻,家庭小的就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垄。做砻还是一门手艺,要专门请来师傅做。砻分上下两个圆盘,中间漏空并有一木条横穿连着,整个磨盘由大小不一的棱形木块有规则的榫合而成,并用竹篾箍紧,其中各有一面(磨盘表面)凿成一条条的浅“沟壑”。上磨盘中间的横木条上钻一个孔,在孔上装一个把手,然后用两根圆木做成一个“丁”字架形的磨担,搭在上磨盘的把手上。谷子倒在上磨盘的漏空中,人工推动磨担
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
本文2009-08-18 14:25:20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357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