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童年的洋油灯
人常言:岁月如歌。转瞬自己已在人生旅途走过38个春秋,作为一名教师,其间从亲身经历的土台子、石桌子到现今工作的宽敞教学楼、多媒体,在思绪中烙下了太多的经历和变化。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让我历历在目,那就是童年上晚自习时用的“洋油灯”。
问及现在的学生“洋油灯是什么”时,准会让他们感到百般陌生。“洋油灯”就是我们常说的煤油灯,因为当时我们国家缺油,大部分照明用的煤油燃料是从国外进口来的“洋货”,所以当时的煤油灯也就自然称之为“洋油灯”了。
70年代上学非常“单纯”。那时没有幼儿园阶段的熏陶教育,就连小学阶段的教师十有八九也都是民办教师,高中生算是当时的高学历。如果两个教师承担一个班的课程,一般情况是一人在课堂值班,另一人回家种地或干家务,所以那时的教师一般不会布置作业,自然我们这些农村娃便也玩的更欢起来:放学后把瘪瘪的书包从门缝中塞到家院里,便又三五成群欢呼着去玩“王八瓦”、“跳房子”、“打宝”等游戏了。一通傻玩后,随着父母几次三番的催促或训斥只能扫兴回家,简单的晚饭后,通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洋油灯里还有油吗?”。因为“洋油灯”是当时晚上自习课用的唯一照明工具,给洋油灯加油自然是每次上晚自习前的一项例行任务。加完灯油后,搬着自己的板凳,再背上母亲用碎布头拼凑缝制的书包,小心翼翼端起自己心爱的“洋油灯”,便兴致勃勃的加入到胡同里影影绰绰、叽叽喳喳人流中了。由于当时的胡同常年雨雪侵蚀冲刷,总免不了坑坑洼洼,所以总也免不了会有人摔了跟头,倾倒了洋油,甚至打碎了“洋油灯”,招之而来的往往是母亲的一顿唠叨,碎了“洋油灯”的同学往往也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伤心一番。
“洋油灯”虽然不及现在电灯的通明和卫生,但在当时却成了同学们上晚自习课的好帮手。晚自习课上,老师布置完作业后便回到办公室去了,剩下的时间便是我们互相交流的时间,但大部分时间讨论的不是学习方面的内容,主
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童年的洋油灯
本文2009-08-15 11:47:34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339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