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利管理局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8-09浏览:2531下载160次收藏

在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灌区具有标志性意义。
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
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
这一工程始建于1958年,横跨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贯穿江淮两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惟一跨省的灌区。

壮丽史诗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贤们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娄等水利工程,实现了“百里不求天”的梦想。但江淮分水岭的更广大地区,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34次,较大旱灾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扭转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大别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调洪的水库群陆续兴建,“高峡平湖”截住了涌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现代治水大家汪胡桢,在此完成了他作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开篇之作。其设计兴建于此的佛子岭水库,为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为亚洲最高连拱坝。

  领袖以恢弘的气度带领着整个民族,创造了辉煌历史。随着水库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

  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水利管理局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