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感怀国庆60年征文:黄风卷尘沙 热血送流年
**当年参与修建的水渠至今仍惠泽玉田皋人民。
40年前,伴随着毛泽东主席的一声令下,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在这其中,约有7万青年来到昭乌达盟(现内蒙赤峰市)下面的各旗县青年点。从1968年至1976年,一批又一批知青在那片广阔而寂寥的草原上战沙尘、斗风雪。
今天,我们把目光对准了3张面孔:**、**、**。他们是各异的:有曾经轰动全国的知青典型,有为了躲避迫害“逃”到草原的“黑五类”,有从“农活白痴”变成“农活全能”的犟小子。他们是相同的:已过天命之年,日子过得幸福自得。回忆知青岁月,他们滔滔不绝。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刘晓星、张丹羊
**:“出卖”父亲家书扬名全国
虽然喊出了著名的“扎根农村60年”,但最初**并不想下乡,而是希望当兵。**的父亲柴文是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兵,在因工作调动转移搬迁多次后,一家人最终落脚赤峰。1970年5月,昭乌达盟赤峰市(原县级市)“红代会”召开,**作为赤峰六中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被选为市“红代会”副主任。1971年他中学毕业时,去给毕业生做工作,动员他们下乡。别人劈头就问:“你下乡么?你要不下去的话就啥都别谈了。”于是,**为了“顾全大局”,1971年12月,他和赤峰六中的60多名毕业生一起下乡到离家远、风沙大的翁牛特旗玉田皋。
“父亲说还是我对”
1973年8月末,昭盟团委召开全盟有线广播大会,**作为知青代表到会发言,提出了著名的“扎根农村60年”。回到知青点后,**收到了父亲的一封信,父亲写着:“春泽,盟里有招工的机会,我已经和盟煤炭局、劳动局都说好了,这次你必须听我的意见。”**脑子里能想到的还是“顾全大局”。
1973年9月2日,**伏在煤油灯下给父亲回信:“向前看,共产主义金光闪;途无限,扎根农村,争取奋斗60年。”信中除了拒绝回城外,还批评了父亲利用职权走后门的做法。之后,**又主持召开知青点大会,在会上公布了和父亲的通信。“我当时没觉得家信是隐私。那时候没有所谓公私之分,一切都是国家的,我这个人是属于党的,对党还谈什么隐私?”
**万万没料到的是,一纸家书竟能让他闻名全国。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对**给父亲的回信作了全面报道。紧接着,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都来采访。全国的知青和应届毕业生陆续来到玉田皋青年点参观。连国外的《泰晤士报》也报道了**的故事。说起这段最辉煌的岁月,**没有一丝激动。“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人不理解我,觉得我有毛病,连父亲都能出卖。人要走自己的路,让历史来证明这个做法是对是错。”
被当成了“活教材”的父亲以一颗宽厚的心包容了儿子,并在报刊上发表支持知青工作的文章。柴文晚年在病榻上,**多次问他:“咱们那事儿,现在想来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呢?”柴文说:“还是你对啊,你冲破旧框框,走出了自己的路。”
关押释放后连女友都怀疑
历史变化无常。“四人帮”被粉碎后,**被隔离审查,这一年,他24岁。1978年4月29日,**被逮捕。5月,他被押回玉田皋游斗。**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他觉得哪儿都躲着人,全都是监视他的。1979年12月13日,**听到所长喊“012号”,**以为自己要被“执行”了。他做梦似的被带到昭乌达盟公安局,一个民警在念材料,**大半个小时什么都没听到,最后终于听到一句话:“依据党的政策撤销案件,对**予以释放。”
**又做梦似的回到家,苦等3年的女朋友刘立新带着鸡蛋来看望他,他觉得刘立新是作为党员试探他的。第
老知青感怀国庆60年征文:黄风卷尘沙 热血送流年
本文2009-08-08 15:43:31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308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