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不听话说起
---重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感
现在时常听到一些基层(镇、村)干部说:现在农村的老百姓不像过去(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那样听话,矛盾较多不好解决,工作较难开展。农村的老百姓为何“不听话”,如何提高基层(镇、村)领导干部化解农村矛盾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本文谈谈一些看法。
一
“不听话”也就是说存在者矛盾,而“群体性事件”即是“矛盾”集中激化的结果。一般人理解“矛盾”为:不和、排斥、冲突,本文也是指这一意思。过去,群众发生矛盾或群众与政府之间发生矛盾后,群众要求组织(政府)解决矛盾,情绪都较为温和,也相信组织和干部能够解决问题。但现在“矛盾”发生后,开始是个体性的形式的,但很快转化为群体性的形式,群众不听领导干部劝解,或集体上访或上街静坐或游行抗议,甚至冲击机关,有意把事态扩大。这就是党和政府所说的“群体性事件”。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群众对基层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已失信任。
作为基层党校的教师,接触过不少基层(或最底层)的老百姓,觉得他们很现实(或讲有一定的自私心),也容易受人(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动,也容易躁动。但他们绝大部分是纯朴的是讲道理的,他们要求也不高,如果领导做法是合情合理,他们是高兴的,是支持、配合的,是听话的。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说:“这些人闹事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要求,有些事应该和可能解决的,有些事不适当地和要求过高、一时还不能解决的。但发生闹事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闹事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工人、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选集》第五卷.p395)。据中央信访局统计,群众上访的问题中,80%都有一定的道理,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可以基层得到解决。现在不少的地方政府中也普遍存在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潜规则,给人“老实人吃亏”的暗示,只有“闹”,领导(或大领导)才重视,矛盾才能(快)解决———值得深思。
二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过程,社会的矛盾
党校教师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不听话说起
本文2009-08-06 08:28:48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295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