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干部建国60周年征文:一句话一本书一辈子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7-29浏览:2098下载270次收藏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感越来越强烈。
每当看到报刊上自己的字,证书上自己的名,无不感激手中的笔,更加感谢远方的一位老将军。30多年了,老将军也许已经辞世,可他至今活在我的心中。
1976年春节刚过,我应征入伍成为乌鲁木齐部队警备区的一名战士。
警卫战士的神气,在电影中早见过,转眼间变成了现实,我心里美滋滋的。我们这些山里孩子,最大的官只见过公社书记、学校革委会主任,现在能与高级干部、甚至中央领导人经常见面,多么荣耀!而且这些大官们看起来架子大、脾气大,我们站岗时就发现一位大首长批评他的部下没有做好“拨乱反正”的筹备工作,竟一拳砸碎了办公玻璃板。一对老红军夫妇发生口角时,竟相互拔枪指向对方。然而,他们对我们警卫战士倒是出奇的好。每逢元旦春节,院内的首长们都会前来慰问;每逢“八一”建军节,那一对高干夫妇总要从自家门前的枣树上亲自摘下两篮红枣送到警卫连。更难忘怀的还是那位退休老将军,他的一句话、一本书,真让我受用了一辈子。
下连不久,身上的警卫战士神气便开始淡化。警卫工作,站岗放哨,每天两班,白天两个小时,夜晚一个半小时。此外,基本上是半天学习开会,半天军事训练,学习、训练远远没有新兵连紧张辛苦。慢慢的,警卫部队生活单纯枯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闲得无聊,便想入非非,想的又都不是现实,只有找书看。当时也没有什么书,部队统一发放的都是《马列读本》、《毛泽东选集》、《战士读本》等政治性很强的书籍。马列著作看不懂,毛主席语录在中小学就背够了,可原著学的还是不多。于是,学习毛主席著作便成了我充实生活的一件事,一天一篇心得是少不了的,既消磨时光,也装饰门面。
一日上街,到新华书店转了整个上午,才下狠心花掉几个月的津贴,选择买回了一部分《十万个为什么》。当晚正巧轮上熄灯后的第二班岗,熄灯哨吹响,我便夹着书来到相对清静、相对明亮的路灯下看起来。
没意识到这是老将军的门前。冷不防老将军来到跟前,我立即站直,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军礼。老将军随便还了礼,便拉我席地而坐,高兴地说:“看来小同志还不错,爱学习。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当兵不能只练武,更要习文。战争年代战胜敌人靠两支枪,和平年代更要文武双全。未来的战争可是科技大战、文化大战。”我一字一句地听着老将军新奇的训导,心里突然蹦出一句话来:“就是想看的书太少。”“你想看什么书?”老将军既惊讶、又高兴,伸手一指道:“走!到家里去。”我迟疑了一下,受宠若惊地紧跟了进去。
老将军的书斋比我们连队的会议室还大,藏书比新华书店不少。然而,尽管老将军叫我“随便拿”,我却只挑选了一本梦寐以求的《文学概论》。老将军见状更高兴,便又与我聊起“文学”来。我大开眼界,没想到老将军经伦满腹,还是一位儒将呢。
打这时起,我的学习兴趣被提了起来。尽管警卫纪律严明,不准随便打搅首长,我一段时间还是以还书借书之名,经常带着一联串问题到老将军家去请教。老将军也许看出了我们这号“贫血”高中生的底子和畏难情绪,每次分手时都鼓励我:知识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
当时,封面上没有“红色”的书是不准随便看的,我就用有红字的报纸包起来,一有空闲便找个静僻的地方躲起来看。夜晚战友们睡了,我便用被子蒙住头,咬住手电筒,看,写,很晚都不想睡觉。因此清晨出操时,班长经常踢我屁股。
我的变化引起了连首长截然不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老干部建国60周年征文:一句话一本书一辈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