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局职工建国60周年征文:由柴草到大暖
取暖方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民生活的提高,也有力证明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功。
幼年时期,因家境贫寒,严冬里,从没有生火炉的福份。每天夜幕一降临,母亲总是用柴草把土炕烧热,睡觉时,便在炕头前用柴草点燃起一堆火,用簸箕将热气顺进我的被窝,趁着热乎劲钻进去,再灌上一壶热水,塞到我的脚头;早晨起床时,母亲又会在炕头前用柴草点燃起一堆火,把棉裤棉袄在火上烤热乎后让我穿;偶尔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便在里间屋用柴草点燃起一堆火取暖;常常随母亲住在姥姥家,姥姥也是重复着与母亲相同的取暖动作。习惯成自然,那时,我对这种取暖方式感到了满足。
那年深秋,忙完农活的父亲告诉我,要去煤矿拉煤,回来生炉子。14岁的我,兴奋异常,执意要跟父亲一同前去。父亲说:“你年纪还小,没有那么大的劲,会受不了的。”我一挺胸脯说:“不怕,再苦再累也能挺得住!”父亲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
煤矿离家150多公里,我和父亲拉着平板车,徒步而行。途中,为了能省几个钱,一日三餐,全是自带的干粮和咸菜,最奢侈的不过是 5分钱一壶的白开水;晚上,在饭馆门前的凉棚下,铺一个草垫子,顶一床棉被,便又将火炉取暖的梦续到了明日。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双脚磨出了许多血泡,走一步就钻心的痛。父亲用针刺破血泡,穿上一根头发,血水便顺着头发流到鞋内,渗湿了鞋袜,冷风一吹,冰凉。然而,被温暖的火炉遥遥地吸引着,我硬是咬牙坚持着。就这样,餐风宿露地辗转十余天,终于拉回600多公斤无烟煤。到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了。母亲看到我满脸灰尘,双脚血泡,泪水霎时涌了出来……
翌晨,我不顾劳累,劈柴生火。望着火炉里呼呼上窜的火苗,听着火炉里噼噼啪啪的响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是我第一次享受火炉取暖的待遇,一日三餐,围着火炉,心里暖融融的。我真切地感觉到,火炉的温馨笼罩下的那种无以言喻的幸福。从此,心不再冷寂,每日里,都有一种踏实的
广电局职工建国60周年征文:由柴草到大暖
本文2009-07-28 08:37:59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254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