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祖国艰苦创业60周年征文:食之60年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7-27浏览:2556下载216次收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家经济在60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这6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就能让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
  “吃了吗?”——这似乎是过去国人十分流行的问候语。那时也不用动什么脑筋每天要吃什么,反正是能填饱肚子就行。“80后”、“90后”的这代人似乎从未被“吃饭”这点儿小事所困扰,孰不知在建国初期,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经常吃不饱,不像现在大米白面家家都很充足。一天吃二顿饭或一个星期只有两餐大米饭吃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多家庭只能用红薯、红薯渣、芋头或青菜和粥当主食。鸡鸭鱼肉等只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用来打打牙祭的奢侈品。那时的小孩特别喜欢、也特别盼望年节的到来。
  改革开放前——定量供应,票证盛行。1955年9月,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名义印制的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使用。其间一直扮演着调节社会供需的杠杆角色,可充当流动货币,彼此交换。全国粮票最值钱。大约从1960年起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特别短缺的时期,中秋节一块月饼分四份给四个孩子吃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年过节家里购买的一些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祖国艰苦创业60周年征文:食之60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