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论文:探讨人民政协发挥界别作用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体现界别特点”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深入研究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有关问题,积极探索推动工作的现实方法和途径,是当前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注意体现自身的界别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发挥界别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一)发挥界别人用是人民政协实践发展的需要
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界别”作为参加单位。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时,全国政协改由党派、团体、界别、特邀四个方面共29个单位组成。以后各届略有变化,至第十届共由34个界别组成。2004年3月全国政协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在“组织总则”中第一次明确政协“设若干界别”。但对于如何设置界别,以及发挥界别作用的方式、途径和要求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意见》第一次将突出界别特色明确为政协自身建设的特有内涵,并对政协发挥界别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发挥界别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架构中惟一一个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其委员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过协商产生,主要体现人们在利益代表和诉求上的界别区分。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创造,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第二,作为履行政协职能主体的政协委员,是惟一一个以界别代表的身份履行职责的政治力量。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各个界别的代表,是本界别参与民主政治的代言人;每位政协委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具备一定影响力和贡献的社会群体。政协委员的界别代表身份,是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得以最广泛地争取、团结、影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充分利用各种政治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奋斗于既定目标。发挥界别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民政协的政治地位,关系到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目标,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三)发挥界别作用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也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虽然基本上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不少亟须研究和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更凸显了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其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人民政协如何着眼于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认真研究界别设置和调整问题,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吸纳到政协组织中来,已经成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地方政协更是在完善界别设置、发挥界别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和完善界别设置
历届全国政协都对界别有所调整。从总数看,适应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界别总数不断增加。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设29个界别,七届时增至32个界别,八届以来设34个界别。从构成看,有的界别因为社会阶层的消失而取消,有的则新设。如五届一次会议时,取消“合作社”界别,增设体育界别;六、七届政协增加了“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界别,体现了台湾和港澳问题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八届起增加了科协和经济界别,同时将“社会福利界”改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香港同胞界”改为“特邀香港人士界”、“澳门同胞界”改为“特邀澳门人士界”、“农林界”改为“农业界”。地方政协基本上是参照全国政协的做法。以四川**市政协为例,**市为新建市,一届一次会议(2000年)设23个界别,二届一次会议(2006年)增设民盟和民进达至25个界别,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同时对个别界别进行了调整,如“社会福利救济界”改为“社会福利界”,“农林界”改为“农业界”等。
(二)不断丰富开展界别活动的方式方法
如全国政协开展了界别联组讨论、界别联谊、界别发言、界别视察、界别调研等多种界别活动,取得了很好成效。许多地方政协在发挥界别作用方面也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全会期间组织界别大会发言、按界别分组讨论、界别专题议政,闭会期间组织界别视察、界别调研,提交界别提案,按界别反映社情民意等。政协第二届**市委员会选举产生后,政协结合**特点,重点在发挥界别作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政协第二届**市委员会二次会议期间,让各界别代表在大会上代表各界别作大会发言,通过代表发言,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党委政府对界别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代表的发言,件件有批示,并落实具体责任人迅速作出处理,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政协论文:探讨人民政协发挥界别作用途径
本文2009-07-20 11:25: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225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