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论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思考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2003 年 2 月 19 日,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明确了中小企业标准的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规定了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划分规模。以工业企业为例,参照国际惯例,确定了以从业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共同作为划分企业规模的依据。大型工业企业的具体标准是:从业人员 2000 人及以上,或年销售额 3 亿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4 亿元及以上;中型工业企业的具体标准是:从业人员 300 至 2000 人以下,年销售额 3000 万至 3亿元以下,资产总额 4000 万至 4 亿元下;其余的均为小型企业。
根据上述定义,**市中小企业在2005年就已达8767家企业,占全省中小企业的五分之一强。2003年至2005年,**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为37.3%,为全省第一,其中企业数量、成长型企业、“块状经济”规模等指标均居全省首位(摘自《2006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大批中小企业遭遇了生存和发展难题,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倒闭。数据显示,在除4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13家股份制银行中,个体私营短期贷款余额仅为1418.11亿元,不足这些银行短期贷款总额的5%,在全部贷款余额中仅占2%。贷款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情况来看,根据2008年11月份市工商联对5303家规模以上和2016家规模以下会员企业所做的统计调查显示,分别有155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72家规模以下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占比分别为2.9%和8.5%,形势不容乐观。
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财政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008年10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用1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第四季度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330家担保机构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注册资金共计470亿元,其中政府出资223亿元,占47%。2008年,共为4万多户中小企业提供了5万多笔共计2400亿元贷款担保。其中,第四季度的贷款担保额比前三季度的平均值增加了16.8%
2009年3月9日,财政部宣布,中央财政又下达了1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资助330家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以鼓励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旨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扩大融资规模。同一个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就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工作进行了再次明确。
2009年3月18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做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就是对社会稳定和增加就业做出贡献。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思想到位、组织到位、完善“六项机制”等4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其中的“六项机制”指的是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数据表明,早在1996-2002 年,中国中小企业所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就由 75%左右增至 82%左右,但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却始终维持在 5%左右,一直没有大的改观。这说明国家政策系统与金融体系对于经济转型下中小企业需求变化反应明显相应滞后。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缓解这个问题,但是长期而言,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加、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增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毫无疑问将受到严重制约。
图1、中小企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与占信贷比例对比分析(1996-2002)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5)
从**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存在着“三个不足”:一是不少中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与银行现行的信贷政策差距较大;二是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滞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不利于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受政策和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难以进入直接融资的主板市场。
为此,**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危机,解决融资难。从去年的年中“保稳促调”到年末“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补贴达数十亿元。近两年,市财政还将安排3000万元资金,对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部分给予风险补偿;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包括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共计9000万元,用于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规模。不少县(市)正通过财政出资、银行融资建立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帮助企业转贷、应急,有效地帮助许多企业渡过了资金难关。
根据**市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小企业贷款已连续两个月新增贷款在10亿元以上,截至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授信或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授信余额493.9亿元,比年初增加21.81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
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支撑,信用担保机构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列入市经委备案登记管理、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且以担保为主业的担保机构已达36家,总注册资本16.18亿元,是2003年的10倍。下表给出了各担保机构的概略分类。
表2、按注册资本分类的**市担保机构
注册资本金
数量
1亿及以上
2
大于8000万元
6
5000-8000万元
13
3000-5000万元
15
合计:36家
(数据来源:**市经委,2009年4月)
表3、按服务产业分类的**市担保机构
服务产业
数量
工业类
31(注册资本金合计15.75亿元)
农业类
5
合计:36家
(数据来源:**市经委,2009年4月)
从资本结构来看,财政资金和民营资本的投入比例约为2:8,这与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要求是相适应的。2008年,这36家担保机构为3854家企业提供了5770笔担保,总额67.51亿元,在保企业3344家。截至2008年底,累计受担保中小企业12000多家,担保总额220.7亿元。受保后,这些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40.9亿元,新增利税31.5亿元,新增就业从业人员11.1万人。
三、当前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典型模式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财政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担保,而在这过程中,借鉴各地已成功运行的经验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各地信用担保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运作方式有如下几种典型的模式:
1、上海模式——各级财政建立共同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
表4、上海模式的主体与职责划分
主体
职 责
市财政
负责制定担保基金管理和运作规则,与受托担保机构签订合同,通过规范共同基金的运作机制来实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基本上不参与担保项目的决策过程。
县区财政
负责提供被担保企业的咨信证明,具有担保项目的推荐和否决权担保责任由市政府与区县财政共同分担
上海中财担保有限公司
按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严格执行《上海市关于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经批准的年度工作计划规范操作担保业务,接受上海市财政局的稽核、监督和检查
2009年,上海又在原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基础上,成立了“金桥直贷通”平台,由招商银行、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推进中心、金桥功能区管委会、上海中财担保有限公司联合组成,汇聚五方力量,打造以“政府补贴、园区贴息、银行融资、第三方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新模式。
表5、上海“金桥直
财政局论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思考
本文2009-07-20 10:51:3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224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