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林权改革后对林业投融资体系的思考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9-07-16浏览:2243下载257次收藏

摘要:林业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它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应的重要任务,但我国的林业与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林业自身特点的制约,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解决林业投融资问题成为新世纪林业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林业投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改  投融资体系  林业基金  林业保险
正文:林业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重要保证。投融资体制是林业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决定着林业建设巨额资金的筹措和运用,而且作为经济与生态的接合部,集中反映了生态经济的各种关系。因此,林业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和投融资政策的选择,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反映社会效益,反映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通过林业不同性质生产过程中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对促进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的产出离不开对林业的投入,在林权改革的过程中,其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影响,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从低效林业转向高效林业,从单目标林业转向多目标林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林业投资不足是造成林业发展滞缓和经济低水平运行的重要原因。如果继续延续非市场化体制的发展道路,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随着我国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政府财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宽松,仅仅依赖政府财政,将很难满足林业建设的融资需要。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国有林业的发展,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林业领域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未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林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也影响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所以,深化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在保证公共财政对林业供给的同时,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并存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多种融资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林业建设的现实选择。因此,分析和研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林业投融资体制、模式及其有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林业投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业投融资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林业投资以政府投资、社会公益性投资为主, 市场引导的产业投资为辅, 其资金来源渠道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无偿投入。包括财政拨款、专项拨款、基建拨款、专项资金提取、征收和拨入等。(2) 林业贷款财政贴息及国债资金。(3) 林业基金制度。主要包括育林基金、造林建设基金、绿化基金等。(4) 证券融资。(5) 外资投入。
由此可见, 我国的林业建设资金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 虽然利用信贷资金、外资、自筹等多方面筹集资金有增加的趋势, 但实际上并不稳定, 而且比重也非常小。另外整体上我国林业建设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 资金不足一直是投资中的主要问题。因此设法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 是解决林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的主要途径。
2、林改后我国林业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林业发展途径,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林权改革。虽然林权制度改革,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得到了实惠,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激发了山区林农造林的积极性,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投资渠道不多,且长期以来有限的林业项目投入仅仅只能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林权改革后对林业投融资体系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