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专刊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盛世治水 南水北调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7-15浏览:2555下载157次收藏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碑,耸立地球的丰碑;又是流淌不息的河,穿越时空的大河;更是盛世治水的歌,一曲歌唱新中国的赞歌。
从太空俯视,地球是一个兰兰的水球,大陆只是漂浮在水面的几叶扁舟。然而,绝大部分地球水存在于海洋,地球上的淡水极少。人类只能够利用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的一部分,维系生存。中国虽然河湖众多,却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旱涝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被割裂开来。旱的地区缺水少雨,涝的地方洪水成灾。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无论水多还是水少,都面临一个“脏”字的困扰。

地球人都知道,水就是人体的血液,或多或少或脏,都会危及生命。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孕育了伟大文明的埃及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印度的恒河等河流,也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于是人类演绎了一部逐水而居,择水而息,与水奋斗的历史。中华民族从鲧和禹开始,由“堵”至“疏”至“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治水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前,孙中山先生志向远大,雄才韬略。他在《建国方略》“水力之发展”篇,大胆地提出了开发长江三峡的宏伟构想,开启了南水北调之梦。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从那时起,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确定了南水北调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以适应西北、华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专刊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盛世治水 南水北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