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纪念60周年征文--旧电话号码本的故事
今天,收拾书房,发现一本本废弃不用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袖珍电话号码本。
信手翻阅,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见证了朋友的友谊亲疏,经历了情感的悲喜。往事一一浮现眼前,仿佛是昨日情景。
小小的电话号码本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当时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城市的电话还是七位数字,后来社会需求发展很大,变成了八位数。许多只有工作单位电话的朋友也都安装了个人住宅电话。再后来开始有了bp机,联系起来可方便多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移动电话进入人们的生活,开始,由于昂贵的价格,持有它是大老板和有权利有地位人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手机慢慢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拨打和收听手机的人,且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大老板和捡破烂的人,触目皆是。
小小电话号码本见证了朋友友谊的亲疏变化。我的号码本是按城市排列的首页是北京市的,第一个号码是当年下乡的知青朋友俞万林,先是单位电话,后来增添了住宅电话,再后来又有了手机号码。四十年的友谊不断,互致问候,交
信手翻阅,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见证了朋友的友谊亲疏,经历了情感的悲喜。往事一一浮现眼前,仿佛是昨日情景。
小小的电话号码本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当时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城市的电话还是七位数字,后来社会需求发展很大,变成了八位数。许多只有工作单位电话的朋友也都安装了个人住宅电话。再后来开始有了bp机,联系起来可方便多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移动电话进入人们的生活,开始,由于昂贵的价格,持有它是大老板和有权利有地位人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手机慢慢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拨打和收听手机的人,且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大老板和捡破烂的人,触目皆是。
小小电话号码本见证了朋友友谊的亲疏变化。我的号码本是按城市排列的首页是北京市的,第一个号码是当年下乡的知青朋友俞万林,先是单位电话,后来增添了住宅电话,再后来又有了手机号码。四十年的友谊不断,互致问候,交
老党员纪念60周年征文--旧电话号码本的故事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7-09 08:48:34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123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