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和平真好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7-06浏览:2860下载254次收藏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转眼六十年过去了.1958年,19岁的我奉命从**调到**海防前线,随同前往的还有20、201炮连,主要的任务是炮打金门,我们的首驻地是**沿海阵地**,既现在的前埔会展中心那个位置。

  当时我们国家和苏联老大哥友好,大炮和炮弹头皆来自苏联,二个炮连200多人和大炮从**坐火车直达**,对于在海上移动的军舰而言,海军和陆战队的区别主要是:射程远;准备性强;发射程度快,一分钟可以发六发炮弹。另外,当时我们海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熟练炮手多,仪器多。由中央统一指挥,可以十门大炮一起发射,射程既远且准。

  当时**的干部少,兵力少,国家从北方调集大量兵力和干部南下支援,以至于出了一个特殊政策:**干部只准进,不准出。本来想当兵几年就退伍回老家,没想到一当当了近三十年,大半辈子都在**生活。转眼儿孙都在**落地生根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的对台政策,刚开始二岸对打,炮来弹往,台湾因为有一定的防御工事基础,大炮打一下就拉回山底下深藏,而我方只能在地面上原地不动的进行反击,很无奈的事实。枪弹不长眼,伤的都是骨肉同胞,可是毕竟是同祖同宗,二岸人民都是华夏五千年的子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在炮火的强势下,二岸终于达成共识,历经几大曲折的和解之路:从天天打改为单号打,双号不打;再发展为节假日不打;经历多年的疲劳打战,和平的念头在二岸人民心头强烈产生,于是,达成一种新的默契:没有过来舰艇护航不打。

  炮弹来往的结果,我方牺牲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和平真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