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农民的路数越来越多
汽车从**城区大道拐入**区城西街道**村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比城区街道更干净的水泥路——庆莲路,路旁树木遮阴,路边不时闪现的楼房也比城区很多私人住宅更宽敞更漂亮。来到牛运岭下的百亩蔬菜基地,一派美丽的田园景观跃入眼帘:高高的水塔矗立在村中间,一片片平整的田地绿意尽染,纵横交错的防渗渠里是抽上来的哗哗流淌的地下水,空心菜、茄子、丝瓜、豆角等优质蔬菜在比赛着往上长…… 田地里却看不到有农民有劳作,村主任说,种菜的农民一大早就运菜到批发市场去了,**村用地下水种出来的无公害蔬菜,经常都不够卖。另外更多的农民忙着做其他副业或生意了,门路多着呢!
这就是今日**村,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掠不尽的田野风光。
**区城西街道**村位于城西西郊,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耕地1550亩,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21人。这样一个位于城乡交替地带的村庄,中国农村的每一次变革,**村都会成为最先的尝试者,一切都在随着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在时刻变化着、见证着中国农村60年的变革。
60年,农民的“路数”越来越多
“要问**村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山变秀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夜变亮了,房子变高了,人的精神面貌变美了……”村民乐呵呵地说。
说起**村的变化,最让村民满意的当然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支书钟坤宏说,以前进村的道路路面只有三四米宽,两旁都是垃圾和高过人的杂草,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道路差,市场上畅销的蔬菜、香蕉等农作物在该村一直无法大面积种植,从来没有老板到该村考察投资,甚至连本村的村民致富后都不愿意回到村里建房子。农民“出行难”、农产品“出卖难”、企业“进来难”是**村当时的真实写照。
今年68岁的村民粱经发说,他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在家里养了十几头猪,每周都要用一天的时间骑单车去贵港桥圩、桂平大洋等地的米厂买谷糠,非常辛苦。
2002年,村委会筹资50万元铺设了一条宽6米、长2600米横贯全村的水泥道路,又筹资20万元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家园,使昔日崎岖泥泞、污水遍地的庆莲路变成了路面整洁、绿树成排的水泥路。
村路畅通财路广,由于该村离**市城区近,运输成本低、土壤肥沃,适宜种植高附加值的特色经济作物,因此许多客商蜂拥而入,争着和农民签订了20多个品种的“订单农业”,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地增加了。村民闲置的房屋、场地也成了“香饽饽”,引来了木材加工、麻纺加工等一大批项目,村民轻轻松松就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粱经发说,现在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养鸡专业户,每次都养1万多羽鸡苗,可他们都不用像他以前那样辛苦地骑单车拉饲料了,不是厂家开着汽车送上门来,就是自己开汽车去找更好的厂家要货。一家人一年正常的养殖收入,能跟普通的公务员比呢!他还有一个大儿子是开金属回收公司的,收益也不错。村民们有的搞立体种养业,有的搞运输业,做饮食,做成衣,做食品加工等等,真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全村电话入户率达100%,还有30多户拥有私家轿车呢。
60 年,村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7时以后,**村村委会大院里准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爱来这里,或打打篮球、气排球,或下棋、看书,或
农业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农民的路数越来越多
本文2009-07-05 16:27:17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083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