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信管理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见证中国通信业六十年跨越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7-04浏览:2503下载183次收藏

往事不堪回首
大凡看过有关**红色影视作品的同志都不会忘记,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简陋的小院里用无线电台指挥解放战争的场景。那会儿,随着不绝于耳滴滴答答的收发报声,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及其它重要战事的捷报如雪片般飞来。用当时周恩来总理的话说:我们这个指挥所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电报,成为当时党中央与外界联系和指挥战争的唯一工具。

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共和国迁都北京,披在**身上那层神秘的外纱终于揭去,**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与平常。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因修建岗南水库,**村从原地理和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址搬迁至相对落后和困难的现址,兼之交通和通信的严重滞后,**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贫困和落后。

1990年夏末的中国,城市通信建设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本报**记者站记者来到**,原本是想采访一下这里通信的变化及给老区人民带来的变化,但当时的情景不禁让记者心灰意冷:在乡政府一间低矮破旧的平房里,一台只有20多门的老式磁石交换机摆放在那里,实装用户也就十几户,终端自然都是“摇把子”。陪同的乡政府领导说,从**到县城只有两对载波电路,通话质量很差,遇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电路就处于半瘫痪甚至全部瘫痪状态,**与外界的通信就基本上断绝了。乡里通往各行政村的电话倒是大部分都有,但因线路都是搭载在广播线上,而且都是细细的铁线,通话质量根本没有保证。那会儿,别说用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指导和促进生产,发展经济,即使面对突发事件,通信也老“掉链子”,他们为此吃了诸多苦头。有一年**庙会,周围三乡五里的农民纷纷坐船从岗南水库到**赶集,其中一条载着40多人的大船行至水库中心,因风大浪急而倾翻。消息传至乡政府后,他们一面组织救援,一面紧急操起“摇把子”向县政府汇报,请求支援。尽管他们喊破了嗓子,但电话还是接不通。一个多小时后,电话终于接通了,但声音要么时断时续,要么小得如同蚊子哼哼……当县里终于弄清了险情并紧急调度抢险时,距险情发生已过去了3个多小时,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已葬身水底。

在**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向记者描述:当年党中央在我村时,我们看到有些树梢上、房顶上都有一根根的铁丝伸出来,有的是一盘盘的形状,我们当时觉得很纳闷,也很神秘,不知是什么东西,只是认为“大官”就是与众不同。直到党中央撤走了很长时间,我们才慢慢知道了那是无线电台的天线,而且发送距离很远,能通到全国各地。然而,后来我们的通信手段则越来越落后了,村民的日常通信主要是靠写信,有急事时也基本不用电话,因为电话很难打通。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就不打了。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有现在这么好的通信条件,也根本不会发生那么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情。比如水库淹死人的事件在我们这里屡有发生,但任何船只翻时都是慢慢侧翻,其时只要有一个人用手机报警,损失就会小很多。再如前些年因为通信不方便,山林着火了也得不到及时扑救,村民得了急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出一箩筐。最后这位老人不解地问记者:“怎么时间过了几十年,我们的通信手段反倒不如以前了?”

面对老人的提问,记者无言以对。只有满怀期盼之情,写就了一长篇通讯《**的呼唤》发表在本报二版,对当时**的落后的通信现状、由此带来的后果及群众对改变落后现状的强烈呼唤进行了详尽描述,引起了当时**省邮电管理局的关注,**的通信状况一度有了好转。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这种好转只能是初步和局部的。

手机通了 游客来了

时隔近20年后,记者再次来到**这块热土,所见所闻与上次已大为改观。借用《沙家浜》中胡司令一句台词: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

我们来到**招待所。这里距当年的党中央旧址仅100米,是个家庭招待所,主体建筑是座投资100万元的三层大楼,拥有客房23间,床位1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通信管理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见证中国通信业六十年跨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