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厅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生命观照中的水意象
水生万物的哲学观念,几乎是中华民族一种普遍的心理意识。古代朴素唯物论把金、木、水、火、土视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管子·水地篇》:“故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万物莫不以生。”同样认为,水是万物之灵—人的生命本源:“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凝蹇而为人。”
远古时代,人类依水而居,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古代埃及的文明依仗尼罗河流域开始孕育,古印度文明开端于恒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渊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从一定意义上讲,水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水的滋润,以水观照生命本体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水性至柔,却滋生万物。人类对水的亲近与敬畏之情,衍生了内涵丰富的水文化。水作为生命的观照客体,浸透着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搜寻中国的文化典藉,几乎所有有史记载的文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就审美心态而言,在观照生命中,水的意象大致分为神秘化—理性化—本体化三个特征。
童年时代的人类,与自然的第一次对话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出于生存的本能,人类睁着无知的双眼,去看待万物,把自然看作超人的异己力量,怀着宗教的虔诚,敬畏的感情,对之顶礼膜拜。中国原始民族认为:凡是人类所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是神灵。此类文字散见在各种典籍的神话传说中。古人将水的现象归因为水神的职能,当水维持在正面的情况,如风调雨顺、河川稳定,农作物丰收,认为是水神的奖励;反之,当河水泛滥,山洪爆发,则为水神的惩罚,所谓“洛水儆予”正是这个意思。水神有黄河河伯、湘水娥皇女英、洛水宓妃。古人想象中的水神河伯,在《博物志·异闻》记述为:“昔夏禹观河,见长人鱼身出,曰:‘吾可河’”,此中的河伯是人头鱼身的水神。在曹植《洛神赋》中“肩若削成,腰若束素”描写的就是洛水宓妃。先民们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充满了崇拜,如《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所载“曷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润於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崇拜发展演变成风俗,在藏
水利厅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生命观照中的水意象
本文2009-07-01 12:07:39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033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