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中心城镇发展活化城乡经济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29浏览:2208下载295次收藏
中心城镇是指**中心城区以外广大农村地区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的中心城镇主要是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区委、区公所驻地并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辐射功能的小城镇,它是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转运站,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支柱。在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应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推动全区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一、中心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大环境的逐步完善,**区中心城镇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二、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中心城镇已成为人口、产业的集聚地。
      中心城镇的“门槛”相对较低,是农民转换身份,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首选,近两年全区农民进入中心城镇置业安居已成热潮,全区中心城镇商品房开工面积由2004年的2万余平方米猛增到2006年的10万余平方米,而且购销两旺,一房难求,中心城镇的人口迅速增长,其中恩阳镇区的人口已突破4万人,清江镇区人口已突破3万人,其余各中心城镇人口已接近或突破1万人。中心城镇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其作为农村商品集散地的功能不断完善,商贸活跃繁荣,城乡关系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2、中心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
      随着中心城镇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心城镇商贸繁荣,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恩阳、清江等大镇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恩阳镇辐射带动了周边20余个乡镇的发展,清江镇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个乡镇的发展,其余各中心城镇在一定区域内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中心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区领先。
      中心城镇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人口、产业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全区的前列,据2005年度统计数据表明,全区12个中心城镇(含作为交通枢纽的兴文镇)的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都居全区前列,这些中心镇的城镇化率、道路铺装率、路灯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都居全区的领先水平。其中恩阳镇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试点镇,清江镇被省建设厅确定为省级重点试点镇。玉山、茶坝、曾口等6个中心城镇被确定为省级试点镇。
      4、中心城镇是提高全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支点。
      我区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19%提高到2005年26.6%(不含市商贸园),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全省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要缩少这个差距,除了加大中心城区的建设外,中心城镇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提高全区城镇化的总体水平,同时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必须以中心城镇为重点推进农村城镇化。
      二、发展中心城镇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中心城镇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体现为:
      1、产业优势不突出,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区相当一部份中心城镇不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支撑,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中心城镇产业雷同,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业等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分散布局以及同类行业竞争,使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均不明显,已有的食品加工、酿酒、缫丝等产业规模较小,分布不均,效益不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产业支撑,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撑,中心城镇就没有相应的就业岗位,农民进入中心城镇后,其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依然不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身份得不到有效转换,中心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将大大减弱。
      2、投入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近年来,全区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资金运作渠道不畅,社会资金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快中心城镇发展活化城乡经济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