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援建指挥长顽强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震惊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四川**平武县**镇被确定为我市对口援建的重灾镇。一条无私大爱的纽带把**和**联在一起。
在援建过程中,**建设者的奉献故事感动着巴山蜀水,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援建**镇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春海的事迹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我市援建队伍中的一员,今年50岁的张春海,始终坚持与灾区人民奋战在一起,有过三次心脏病史的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病倒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四川**转到成都的医院不久,话说多了,还是会感觉心慌、气短,浑身乏力。可只要一说到**,一脸的倦容即刻烟消云散......
他说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马上好起来,回到山水深处的**,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临危受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镇是平武县的“南大门”,紧邻北川,平均海拔1600多米,幅员面积148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1万人口,其中羌族人口9800人。由于**镇正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所以地震过后,全镇5600多间房屋垮塌或严重损毁,200余公里通乡通村道路被毁,通讯、电力、供水、供气全部瘫痪。
为了尽快帮助灾区群众恢复重建,2008年11月,市发改委调研员张春海临危受命,带领援建工作组赶赴**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灾区人民建设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春海在拿到派遣书的那一刻,没有丝毫犹豫。
初到这里,眼前的一切百废待兴,条件异常艰苦。当时,援建组6个人挤在一个潮湿的帐篷里,坚持了一个月,才搬进一栋经过简单加固的4层小楼。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是常有的事,洗澡更是一种奢望,一旦停水,援建组需要步行一公里去抬水。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及饮食习惯,张春海和很多援建干部经常出现腹泻、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等症状,苦不堪言......
如果说艰苦的生活条件事小,那么频繁的余震及滚落的山石,就使得危险无处不在。
经过粗略统计,张春海带领援建组进驻**的这段时间,共发生大小地震150次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就震了4次。这样的环境下,张春海坦言自己也很害怕,每次余震来临,他也会和大家一起往外跑。“但我平时不能表现出来,我要起到带头作用。”张春海说那段时期,恐惧考验着每一个人。
通往**镇的道路崎岖蜿蜒,震后山体土质松动,在连绵阴雨中,山体上的碎石随时可能滑落。去年12月上旬的一天,张春海从县里开完会返回**途中,突然发现前方山上有一大堆巨石滚落下来,司机刘书坤紧急刹车。“当时那些石头距离我们也就20米左右,瞬间堵住了半个路面。”刘书坤说起这件事至今心有余悸。
面对生活经历的困苦,生存遭遇的威胁,张春海这位来自燕赵大地的共产党员,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以他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与援建人员一起克服着各种艰难险阻。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他常用来勉励自己的话。
夜以继日———
“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没有一支顽强的援建队伍,如何打赢这场硬仗?张春海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刚到**镇,他就依照组织程序成立了工作
灾区援建指挥长顽强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2009-06-26 15:30:44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976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