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践行科学发展观优先旅游资源带动经济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25浏览:2126下载184次收藏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徽文化、自然、民俗、人文资源作后盾,**县才有了飞速发展的今天。但居安思危,也应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旅游资源也不是永远挖不完的金矿。

比如,就以西双版纳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热带雨林风光不知吸引了多少国人前往观光,“不到版纳,就不算到云南”一度是西双版纳招揽游客最响亮的口号。但谁曾想好景不常,十年过去,随着云南其他区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西双版纳在游客的心目中早已不是云南旅游的代表。尽管这里依然有独特的风光、多民族的风情,但大理、丽江、迪庆(香格里拉)一线却成了新的“宠儿”。谁又能说西双版纳的故事不会重演,未来不会有新的旅游城市再度崛起,取“**县”而代之呢,比如同在大徽州地区,同打“徽文化”牌的歙县、婺源、徽州区?那么,**县怎样才能未雨绸缪,跳出一个旅游城市几乎不可避免的兴衰的轮回呢?

**县县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遗产”与“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以“小而古、小而精、小而特”著称于世,随着**县旅游业的发展,县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已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近两年**县县委、县政府为改变“西递宏村热”、“县城冷”的尴尬局面,**县顷力打造县城,以打造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为目标,拉开了城市建设框架,多方筹措资金,围绕建设特色型旅游城镇的定位,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重塑“文化名城”风采。然而,**县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功能形象不确定。目前市场和政府部门对**县旅游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观光,且基本局限在西递宏村两个景点。

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在于**县本身,而在于对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判知。纵观全世界旅游发展历史与趋势,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旺,一般都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观光旅游,即最传统的旅游方式。“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最大的收入就来源于门票,对于其他相关的行业没有太多的带动作用,并且观光客多为“潇洒走一回”,游客是来一批少一批。观光旅游在中国沿袭了15年到20年,最大的问题是“旺丁不旺财”,赔本转吆喝,结果常常是吃子孙饭,造子孙孽,搞得生态脆弱的城市得不偿失。观光旅游在云南最典型的地方像石林、滇池等等,它对当地的经济只能有补充性的作用,不可能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休闲度假旅游。当人均gdp到了1000美金左右的时候,恩格尔系数到了40%,休闲旅游应运而生。这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开始要修身养性了。而休闲旅游所获得的回报,就同观光旅游时代有天壤之别。休闲旅游阶段是近几年才渐渐普及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五一”、“十一”黄金周,其成因是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从而直接刺激了人们的出行要求,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观光,还要追求身心放松的自由心境,如农家乐、自驾游等,其形态较观光旅游有所上升。这个时候的旅游有可能成为支撑性产业,比如像海南的三亚、云南的丽江、河北的北戴河,人们可以一年去两三次,每次呆上一周或半个月。

第三个阶段是体验旅游。时代发展到今天,观光旅游的时代已基本结束,怎么往深层次走,让回头客不断地来,这就涉及到在休闲、度假方面的延伸。相对于休闲,体验是一种更高级的境界,它提供给游客的一种看不见、说不出的独特氛围。在特定的环境下,个体完全融入其中,任何感受都是身心的体验,所有事物,包括空气中的因子都成为道具。可以说,体验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

下面,我们从经济形态上来看看,体验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区别:

经济形态区分
 
经济形态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服务经济
 体验经济
 
经济提供物
 产品
 商品
 服务
 体验
 
经济功能
 采掘提炼
 制造
 传递
 舞台展示
 
提供物的性质
 可替换的
 有形的
 无形的
 难忘的
 
关键属性
 自然的
 标准化的
 定制的
 个性化的
 
供给方法
  大批存储
 生产后库存
 按要求传递
 一段时期后披露
 
卖方
 贸易商
 制造商
 提供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践行科学发展观优先旅游资源带动经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