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经验做法
近年来,市区深入学习实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民生政绩观,按照“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前移”的工作要求,以建设“全省城乡最充分就业区”和“全省社会保障全覆盖区”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破解失地农民的安居、就业和社会保障难题,构建了一个和谐、文明、共享的发展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安置小区,破解失地农民安居难题
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是住房问题。近年来,为保障失地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大规模地开展安置房建设,集中、统一安置被征地农民,今年又创造性地启动了“村为主”集体土地性质安置房建设,找到了一条解决失地农民住房的好办法。一是集中建设安置小区。从2004年开始,启动征地拆迁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安置小区5个,提供安置房4000多套。这些安置房经过小区规划、户型设计并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后,均由各街道(镇)所辖的置业公司负责办理规划、建设、国土等手续,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多样化的建设模式进行建设。安置房仅面向征地拆迁群众,其销售定价由市物价部门核定,约为市场价的40%,亏损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这项政策深受群众欢迎,较好地解决了拆迁群众“买得起房、买得到好房”问题。二是以“村为主”集中安置。近两年来,随着土地征用速度不断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很难做到征拆与安置同步。为破解这一难题,区对安置房建设用地性质进行了新的突破,启动了“村为主”集体土地性质的安置房建设工作。今年,有3个安置小区均是采用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以村为主进行安置房建设,为实现征拆与安置同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预留用地安置。市政府出台了专门文件,明确安置留地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总面积的10%—15%确定。按照“定地址、定规模、定指标”的要求,落实了一批预留安置用地。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预留安置用地全部用于农民住房建设,并探索农民跨村跨组集中建房形式,目前1个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初步建成。
二、打造就业平台,破解失地农民就业难题
失地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失去土地后就业非常困难,仅靠自身难以解决长远生计问题。近年来,区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投入,打造促进就业的专业平台,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就业之路。一是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缺乏职业技能是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区把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放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首位,建立了短期技能性培训、长期系统性培训两个层次,与职业院校合作培训、与企业联合办班实习、自办培训班三种形
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经验做法
本文2009-06-20 10:46:41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889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