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完善分税制解决经济失衡问题调研思考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实体经济下滑,使全球进入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后果的一次集中暴发。在危机中,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问题也更加得到政府和经济学界的关注,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应对危机的方向———短期应对经济下滑,长期促进经济平衡。解决经济失衡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便是消除现有导致经济失衡的制度性因素。在市场经济中,制度发挥着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通过制度的改革,可以改变经济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进而改变经济运行的结果。在我国税收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导致我国经济失衡的制度性因素,其中分税制财税体制便是其中之一。
我国经济失衡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的失衡。经济结构向重型化倾斜,各地不断上马汽车、钢铁、大型制造业等大型项目,导致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吸纳就业能力减弱等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反过来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导致上述失衡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现行分税制的不完善是加剧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因素。现行分税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剧了我国的经济失衡。
第一,现行分税制加剧了地方政府的投资热。
这一问题从2003年以来表现得更加突出。2003年~2007年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的高位运行,中央政府多次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其中调控的重点便是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热。但是,政策收效甚微,2007年gdp增速进一步攀升至11.9%。应该看到,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是其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官员在其任期内,一般要实现升迁和获得更多财政收入双重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上大项目、扩大投资来增加gdp,并获取更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分成收入。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除营业税外,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都有限,地方税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足20%,地方政府70%的收入来源于共享税收入,形成了地方各级政府在收入划分上以共享税为主、地方税为辅的分配格局。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大项目,各地纷纷成立汽车、钢铁、大型制造业企业,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产业不能做大做强,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二,现有分税制加剧了地区间贫富差距。
地区间财政收入的差距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重要衡量标准。从各地的财政收入差距来看,一方面财政收入日益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财政收入日益流向中央和省区市,县乡财政非常困难。这又都与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
流转税的重要特点是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消费者最终负担税款,而生产销售单位缴纳税款。因此,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地方
对改革完善分税制解决经济失衡问题调研思考
本文2009-06-15 09:52:1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813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