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对牧民定居工作调研报告
**县是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边境县,亦是一个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大县,县境南北长413公里,东西宽180公里,行政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公里,拥有各类草场总面积为7226.65万亩,历时最高饲养量达131.32万头(只),有牧民5694户,2.5万余人,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作为传统草原畜牧业县,**县的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随季节变化,逐水草而转场,对自然天气、天然草场依赖性大,产业结构单一,畜牧业生产力极端低下,“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仍难有所改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牧民增收的渠道有限,牧民生产、生活难以得到彻底的改变。畜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08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7亿元,占一产总产值的60%以上,如何解决好畜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好这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问题,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考验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彻底的一项重要依据。
一、牧民定居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是明确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大胆提出“走出三条路子、实现两大跨越”的总体目标,这其中就有“实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的要求。要实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改造传统畜牧业,摆脱“靠天养畜”的生产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实施牧民定居,从根本上改变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事关民生,更是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是合理选址布局,科学规划建设。我们专门组织城镇规划部门按照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进行科学测量与规划,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变原来规格不一的牧民定居模式,通过建设部门统一设计,统一使用钢筋砖混结构,保证了每户牧民定居工程均符合抗震安居标准,每户住宅、牲畜圈、草圈,水、电、路、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全部配套,新区建设做到“三通四有五配套”,使搬迁牧民真正感受到现代新农村成果,保证牧民定居的高标准、高档次,大大激发了全县未定居以及半定居的牧民前来定居的积极性。2006年,我们建成了杜热乡拜格托别牧民定居中心村,2007年建成杜热乡窝依阔拉牧民定居中心,2008年在位于拜格托别牧民定居中心村以南3公里处,建成拜格托别村牧民定居新区。牧民定居过程中,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以及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牧民定居选址合理,饲草料地、棚圈等配套设施建设、水利水电配套建设等问题解决到位,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一步一步地得到改变。
三是加强统一管理,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捆绑使用资金。牧民定居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方面,为切实加快牧民定居步伐,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资源、退牧还草、兴边富民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整合力度,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2009年,计划申请国家财政投入112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86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100万元,牧民自筹1973万元,社会援助380万元,总计投入牧民定居建设资金6438万元。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产业的培育。要使牧民真正“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关键是定居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对此,县委、政府出台了31条惠农优惠政策,对已定居牧民特别是新定居牧民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大力扶持。结合定居区域的不同特点,积极引导发展产业,对适宜发展奶业的区域,每引进一头良种奶牛县财政补助5000元,并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以保证定居牧民有一定的规模,养殖良种奶牛,彻底改变其生产方式,来增加收入,对适合养獭兔、养殖禽类的区域,我们也给予相对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积极抓“三户(示范户、标准户、专业户),办小区,建强区”等措施,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把牧民定居建设与发展专业户、专业村相结合,使牧民定居中心村率先向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牧民定居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2009-06-15 08:16:0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808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